"華嚴洞摩崖造像,第六批國保,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石羊鎮箱蓋山上,距石羊鎮6公里,華嚴洞建造於宋代,有開鑿於北宋建隆元年(960)的華嚴洞和開鑿於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兩大石窟,內有宋代造像159軀,歷代碑刻題記24處。

大般若洞石窟高4.7米,寬、深各約5米,開鑿於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是著名的“三教合一”洞窟。兩米多高的佛祖釋迦牟尼結迦趺坐於蓮座之上,兩側分別刻有老子和孔子坐像,分列佛祖左右。洞的兩側分別有三層,上層十大弟子,中層立道教二十四諸天,下層列十八羅漢,注意辨認洞頂圈裏的神祕文字。

大般若洞頂鐫刻了一個直徑2.2米的“丫人”字,兩個“人”字上下顛倒,再於外部飾一個圓圈。當地人傳說:“兩個人字顛倒顛,誰人認得就是活神仙”。可時至今日也還沒有人識得此字,成爲千古之謎。

十八羅漢頭像在1996年被盜,實在是太可惜了。

大般若洞旁邊的華嚴洞石窟高6.2米,寬11.1米,深11.3米,佈局嚴謹,殿堂般的石窟採光科學,比大般若洞更顯氣韻生動、燦爛輝煌,達到了極高的藝術造詣。注意華嚴洞頂的紅色圓圈內也雕刻了一個字。

“唵”在密宗佛教中表示佛部心,代表法、報、化三身,是所有諸佛菩薩的智慧身、語、意。據說念大悲咒的時候,一念到這個“唵”字,一切鬼神都要恭恭敬敬合起掌來,一點也不敢懈怠地來聽你念大悲咒。

華嚴洞石窟造像構思精巧,佈局合理,雕刻精緻,巧奪天工,堪稱石刻藝術中之精華。窟內正壁供奉高5.2米的“華嚴三聖”:從左至右分別爲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

左右並排高4.1米的“十大菩薩”坐像,面部表情細膩,充分表現了衆菩薩的俊俏外表和慈善內心。牆壁上方的連環畫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求法圖”也極具特色,人物形象無一雷同,令人歎爲觀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