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於斯爲盛”,說岳麓書院的這副名聯天下聞名,沒有人會反對吧。

嘉慶十七年至二十二年,袁名曜任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寫大門門聯,袁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正沉吟間,貢生張中階至,應聲對曰“於斯爲盛”。千古名聯就此撰成。

“惟楚有材”出自《左傳》“楚材晉用”的典故,“於斯爲盛”則出自《論語》孔子盛讚武王人才鼎盛的語句“唐虞之際,於斯爲盛”。聯語作者發出來自內心地感嘆“唯有楚地人才輩出,嶽麓書院更是人才鼎盛啊。”

嶽麓書院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的嶽麓山腳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風霜而書聲不絕,經千載而學脈延綿,她是中國歷史上 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關於四大書院有多種說法,惟有嶽麓書院爲諸家共推。可見,古代文人對嶽麓書院之推崇備至。

真牛!嶽麓書院,你怎麼可以這麼牛?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唐時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修,正式創辦嶽麓書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門額。

乾道元年(1165年),著名理學家張拭主教嶽麓書院。乾道三年,朱熹來訪,與張拭論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朱張會講”,使得長沙“一時輿馬之衆,飲池水立涸”,大大推動了中國理學和古代哲學的發展。

公元1507年,陽明心學一代宗師王守仁來嶽麓講學。他與其弟子在嶽麓書院的講學是繼南宋之後,湖湘派在嶽麓書院的又一次重要學派活動。

明代,王陽明及其弟子也先後至嶽麓書院講學,傳播心學。

公元1687年,康熙御書“學達性天”。

公元1743年,乾隆賜御書“道南正脈”牌匾。

公元1744年,乾隆再賜御書“道南正脈”牌匾嶽麓。嶽麓書院在全國的重要性再獲肯定。

原來,作爲四大書院之首的嶽麓書院,還真不是浪得虛名滴。牛,服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