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國羋月。

宣太后,羋姓,名不詳,楚國人(羋姓證明她可能是楚國宗室)。她是秦惠文王的姬妾,位號是八子(地位不高),故稱羋八子。

公元前306年,公子稷登基,是爲秦昭王,其母羋八子成爲太后,即宣太后。秦昭王當時年僅18歲,且又在燕國待了多年,對秦國政務難免有些生疏。宣太后自然而然承擔起輔政的責任,掌握了秦國的朝政實權。

2、西漢呂雉。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爲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爲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3、東漢鄧綏。

她是東漢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將軍的孫女;她是勤懇操勞爲漢室、東漢王朝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她是《後漢書》中記載篇幅最長、容貌描寫最爲美麗的后妃;她是唯一一位葬儀的規模和程序完全比照開國皇后陰麗華的人。

她就是東漢和熹皇后鄧綏。

鄧綏出生於公元81年,卒於公元121年,活了40年,但是在這40年當中,她臨時執政了16年,足見她的本事,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女政治家。

4、西晉賈南風。

她是史上最醜皇后——賈南風,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東北)人。她是西晉時期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充的女兒。貌醜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專權,是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後死於趙王司馬倫之手

賈南風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醜女,“短形青黑色,眉後有疵”,連她的公公司馬炎都忍不住說她是“醜而短黑”。

蔡東藩先生曾這樣評價賈南風:“賈后兇暴未足,繼以淫黷,中冓醜聲,播聞中外,古今有如是之濁穢,而不至亂且亡者,未之聞也。”

5、北魏馮太后。

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的太后不少,除了當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而言,幾乎沒有一個超過馮太后的,因而,馮太后有千古第一後之稱。

馮太后是主持北魏兩代朝政的霸氣女人,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女人,實行了大量社會政治改革,主張北魏南遷洛陽,推行漢化改革,使國力達到鼎盛。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積極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

6、大周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稱其爲“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在67歲時登上帝位,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成爲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

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啓“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7、北宋劉娥。

祖籍太原的劉娥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皇后,她美麗聰慧,多才多藝,從一位當街賣藝的孤女成長爲萬衆景仰的皇后、皇太后。她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創設諫院、澄清吏治、興修水利、發行交子、完善科舉、興辦州學,爲仁宗朝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在感情上是幸福的,不但擁有後宮中稀缺的完美愛情,也培養出了不是親生母子卻勝過親生母子的宋仁宗……

正史把劉娥和漢代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並稱爲“三大女主”,稱她“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8、遼國蕭綽。

蕭綽(953年—1009年),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遼景宗繼位後,蕭綽獲選爲貴妃,969年(保寧元年),被冊封爲皇后。982年(乾亨四年),遼景宗崩,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爲皇太后,攝政。在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爲鼎盛的輝煌時期。

但因爲蕭太后鐵腕的政治手段及爭議的殘殺政敵事件,歷史上對她的評價一直是兩極分化。元版《遼史》的評價很簡單:“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羣臣鹹竭其忠。”

9、清初孝莊。

孝莊皇后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她見證了清軍入關和皇太極、順治、康熙登基等重大政治轉變,爲三代皇帝出謀劃策。她與清初攝政王多爾袞周旋,最終確保了順治的皇位;在康熙除鰲拜、平三藩、統一臺灣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她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女人。

她是蒙古顯赫的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二女兒,13歲就成了34歲的皇太極的新娘。她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籠絡各方勢力,在皇太極駕崩後讓自己唯一的兒子福臨登上了皇位。痛失愛子後,輔佐幼孫康熙繼承大業、開創盛世。她是史上有名的賢后,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她歷經四朝,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一個清初三代帝王背後的女人。

10、晚清慈禧。

I.T.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中稱:“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第二人,在世界歷史上也絕無僅有。她不僅在上上世紀後半葉統治了大清帝國,她的統治推遲了大清帝國的滅亡,她還把中國政治家們所能想到的某些改革措施也付諸實踐了。和滿族的其他婦女相比,她可謂鶴立雞羣、出類拔萃。和其他民族的婦女相比,她同樣毫不遜色。就性格的堅強和能力而言,她和任何人相比都不差。我們不由自主地欽佩這個女人,她小時候在家裏幫母親幹雜活,後來被選入宮做了貴人。她是一個皇帝的生母、一個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個皇帝,她還廢了一個皇帝,她統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而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一個婦女沒有任何權力的國度。”

以慈禧爲代表的中國式的政治強人們,他們都有一種“我即國家”的觀念。因此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圍繞着一個目的:能否更有效的維持自己的權力。

慈禧扶大廈之將傾,中興清室,撐危局近半個世紀,體現出一個封建女性少有的魄力。然而她專橫跋扈、權力慾極強的本性,導致了她的改革最終只能侷限於鞏固統治地位,始終不能在體制問題上做出讓步,使她的改革成果只能曇花一現。但無論如何,作爲一個政治強人,慈禧堪稱傑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