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创业,要简单生活,学会拥抱不美好。

“有一个愿望大家要放弃:我要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家庭、特别好的丈夫、特别好的孩子,你有这个想法基本上干不成事。”A股“园林皇后”、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如是说。

浙江武义走出去的“卖花女”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女性企业家的占比已达到1/4。二个月前,界面重磅推出《2018中国女富豪榜》中,上榜的59位女富豪,总财富为7217亿元,平均财富达到122亿元。

排名第一的女富豪是碧桂园“千金”杨惠妍,36岁的杨惠妍,财富高达1494亿元,分列第二、三名的,乃蓝思科技的周群飞夫妇、以及龙湖地产的吴亚军。来自浙江武义的“北漂” 何巧女与丈夫,位列第六,其身家财富达267亿人民币。

在财富所得方式上,这些女富豪群体因婚姻关系所得的仅占3%,源自继承的占10%,而87%是来自白手起家。足以说明,创业是当今女企业家的本色,女性创业已日趋成为一种“新常态”。

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创业活动指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在中国家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平均每19个女性中就有一个女老板。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有A股“园林皇后”之称,今年52岁,就是此中一个女性创业者的典型。

浙江武义下埠口村

何巧女,出生于1966年,祖籍浙江武义县城西北的下埠口村,是一个有四个兄弟姐妹的农户家庭,何巧女排行在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何巧女“北漂”,以卖花卉、盆景起家,与她自小的生活环境分不开。下埠口村,一弯溪流由北到南穿村而过,通向武义江,即便今天,栽种苗木也是全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上世纪80年代,何巧女的父亲何永彩,因搞花木种植,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

武义属于浙江金华,追古溯今,何氏家族在当地人才辈出,比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何基等。在武义郭洞的何氏宗祠,有一副对联曰:“入堂思起敬,绳武乐明伦”。这里的“绳武”,指的是沿袭武王之道,“明伦”,即人伦,也就是要立志、博学、笃行。

何巧女的父亲何永彩

受父亲的影响,何巧女也喜欢花花草草,1984年,她从武义一中考进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1988年毕业后,又分配至杭州林业局。可当时的何巧女,却不甘抱着“铁饭碗”过日子,执念考托福出国闯荡。可她没有成功,不但国门没有出,连工作也辞了,只好回家帮父亲推销盆景。

也许有心,也许机缘巧合,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为配合盛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学会专门举办盆景展览会。与父亲一道参展的何巧女,发现了盆景蕴含的巨大商机。凭着大学所学,加上流利的外语,展销会上,她帮父亲卖了不少花卉苗木。

1991年春,何巧女南下广州,买了盆栽带到北京,以出租形式提供给一家五星级酒店,不久后,她又在酒店里开起第一家花店,开始了“北漂”创业之路。彼时像京广中心、国贸中心的花店,就是出自何巧女之手。

创业的重要因素中,眼光是第一位,就是在大众还没有发现这个机会时,你已经看到了。在五星级酒店这样的高档场所租赁、出售花卉、盆栽,足以说明何巧女相当的商业眼光,相比其他场地,其广告、以及市场的示范效应极强,生意起点也高,这也是她能够迅速成功的关键因素。

上世纪90年代,东方园林的花苗

1992年8月,生意逐步扩大的何巧女,创建了北京东方园林艺术公司。像许多创业者一样,过程总是多波折,比如雇来的经理,进了50多万假花苗,结果损失了一百多客户,连那位经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期间,她还听信一位朋友,被卷入投资铁矿的骗局,投入的钱有去无回,都打了水漂。

数年后,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地产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迎来黄金发展期,并逐步成为商务楼宇、酒店等配套产业。何巧女,也开始着手生意上的转型,东方园林承揽了许多外销楼盘的园林设计。其中,2006年,她带领团队完成苏州某酒店的园林景观,令业界刮目相看,赢得了东方园林在行业的口碑。

东方园林集团,成立于2000年,并与美国EDSA环境景观设计公司,合资成立EDSA—Orient环境景观设计研究院,由何巧女任东方园林董事长。后来,诸如北京机场T3航站楼、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等项目运作,令东方园林奠定了行业老大的地位。

东方园林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2009年11月27日,东方园林在深市中小板挂牌上市,被外界称为中国园林景观“第一股”,上市第一天收盘价116元,此后半年,股价翻了2.5倍,上市一年,市值翻了近4倍,股价最高时420.57元。从上市至今9年间,股价已翻了9倍,这足以说明园林绿化相关行业的火爆程度。

目前,何巧女持有东方园林53.77%的股份,早于2014年就上榜全球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创业是一场不分男女的无性别运动?

去年,《中国企业家》智库联手木兰汇公益基金会发布了年度的《中国女性创业报告》,主题是“创业是一场无性别运动”。报告在“序言”中指出,商业是公平的竞技场,创业是一场“无性别运动”。

彼时,敦煌网创始人王树彤提出一个要“三思”的问题,称呼一位女企业家“女版马云”之前,是否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凭什么只有“女版马云”,却没有“男版董明珠”?

该智库在调查中发现,截止于2016年,包括沪深、香港、纽约、伦敦等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上市市值超千亿的中国公司共有86家,由女性担任董事长或者CEO的仅有4家。另外,《中国企业家》社长何振红还总结一个“5%的陷阱,10%的现象”;即那些大公司或者管理者,考量女性所占比例,5%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性别门槛;而大公司高管中,女性比例也仅占到10%左右。

台湾宝成集团执行长蔡佩君

一直以来,“一波说”关注家族企业女性成员的创业及接班传承,比如“全球鞋业代工王国‘铁血公主’蔡佩君”、“ 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 齐鲁制药李燕”等等。与许多文章关注侧重于女性创业如何走向成功,在事业和家庭选择的天平上该偏向哪一方,以及“重男轻女”等现象之外,我们也关注了女性在创业、接班、以及带领企业转型升级中身处的地域环境、企业文化、以及家族历史形态等。

举个例子,中国女性与美国女性,在家族企业所有权占有比例就存在很大差别。美国的企业数中,80%是家族企业,数据显示,女性已占有全部股权的50以上,也就是说,她们拥有美国私人财富的一半;反观中国的家族企业,除独生女个别现象外,女性占股权比例恐怕仅有1/4左右。

另外,文化及观念因素,也对女性财富继承资格仍存在很大影响。即便现有法理上,已规定男女平等,可由于各地“家文化”差异,导致女性在继承上待遇不一;即使同一个省份,也有着很大不同,更遑论什么南北、东西的差异。继承及分配上薄厚不均,自然也会影响女性创业的积极性及可能性。

我们注意到,潮商、闽商这两大商业群体,彼此文化及传统相似,女性成员在家族企业的作用及地位也大致相当,故而多出现“父子帮”、“兄弟连”的创业现象,真是“男儿一片天”。即便出现国美控股CEO杜鹃、康美药业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许冬瑾、达利副总裁许阳阳等“巾帼”潮商、闽商,也多被称为潮汕“好媳妇”、闽商“好女儿”。

何巧女,30岁时与丈夫唐凯结婚,彼时正值东方园林快速成长时期,直到40岁,也就是2006年才生下儿子。谈及家庭因素,何巧女曾说:“如果我的老公是马云,我也可能会选择放弃(创业)。”“你总觉得我每天必须两个小时陪儿子,我丈夫可以每周两小时陪儿子,对不对?我现在说,我们家就是我先生每天陪儿子两小时,我每周陪儿子两小时,凭什么不可以?”

作为成功者,在事业、家庭及子女等选择上,何巧女认为,女性创业,要学会拥抱不美好。说白了,家庭与工作很难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很难取得“美好”的平衡。那么,同样是夫妻创业,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却持不同的看法。

张欣与潘石屹两人,起初既是夫妻,也是创业合伙人,彼此的成长背景也不大一样。于是,她们在企业治理方面,选择分工,比如,张欣侧重于融资、以及建筑设计,而潘石屹则负责对外。作为母亲、女企业家,留给孩子的时间安排上,她与何巧女更是不同。每天早晨,张欣一定跟孩子们一起吃完饭再去上班,晚上也回家一起吃晚饭。另外,孩子小学二年级之前,只要出差超过5天,她一定把孩子带上。在张欣看来,“超过5天妈妈老不在身边就不好”。

与张欣观点颇为相似,去年,我们介绍了肯德基供应商——圣农集团董事长、80后的傅芬芳,她也注重家庭与工作的平衡。

不管社会、时代如何发展、变迁,女性在创业中承担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要远远高于男性。以家族企业占多数的温州为例,女性领导者(掌门人或者高管)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矛盾上,仅一半指向家庭与事业。

即便由于生育政策影响,在代际传承中,独生女成为唯一选择,女性接班的机会大大提升,不少女二代也显示出自己在管理上的职业能力;但事实上,还是有不少女性受到父母及家族成员、以及来自传统文化及观念的挑战,有能力自主成功运营企业的尚不是太多。

何巧女比董明珠小12岁,她最喜欢的女企业家是董明珠。在何巧女看来,女企业家要活出自己,挑战社会认知上的偏差,让社会逐渐接受我们的风格。一旦选择创业,就要享受创业生活带来的快乐,不要太在意社会的评价,该强硬时就强硬。

每一个女性,对事业与家庭取舍不一,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上也会有偏差,当然,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不会与何巧女一样。其实,无论处于什么背景、什么地位的女婿,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无疑是最渴望的一件事。可作为女掌门人、女高管等职业女性,家庭与事业之间有时难免会有冲突,两者兼顾其实也很难,但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矛盾,既影响个人,也波及企业。

不少管理专家建议,女性在创业中,要善于进行家庭与事业双重角色的转换。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并非天然相克,既不必因传统观念和“贤妻良母”形象定位,来困惑个人对创业道路的选择;也不要以事业为由,轻忽亲情、爱情,家族企业最忌讳“不近人情”!

一波说 •传承在中国(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