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07:11 | 沈俊傑

全國小微看浙江,浙江小微看臺州。

改革開放40年來,台州,這個沿海邊陲之地,用“草根金融”繪就了“小微金融”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在臺州銀監分局的推動下,台州金融與實體經濟激烈碰撞,又爲全省推廣“兩跑三降”普惠金融模式提供了台州樣本。

40年的滄桑鉅變,創造民營經濟發展奇蹟的台州,離不開普惠金融的持續探索與實踐;如今,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建設新時代美麗台州,依然離不開普惠金融的不斷發展與推動。

在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台州小微金改試點3週年之際,我們深入到台州各大金融服務機構,一起探尋普惠金融在臺州的新實踐、新經驗、新作爲。

“讓資金切實流向小微企業”,8月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對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提出要求。

被視作世界級難題的小微企業貸款難,究竟難在哪裏?

貸款門檻高、融資成本高、審批週期長……由於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風險不可控,造成了小微企業很難在銀行貸到款。

今年是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成立25週年,作爲在浙江本土崛起的一家商業銀行,這家“小而美”的銀行以專注小微金融聞名業界,5次被評爲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獨創了極具特色的“泰隆模式”。

泰隆銀行始終致力於爲小微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經過25年探索,創新了“三品三表”“三三制”“兩有一無”等風控技術和服務舉措。近年來,在臺州銀監分局的指導下,泰隆銀行將金融與黨建相結合,緊扣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普惠金融兩大戰略,創新運用互聯網科技,推出惠民金融產品,讓小微企業和廣大羣衆“最多跑一次”,便捷獲得金融支持。

推廣“網格化”

普惠金融新模式

在浙江11個設區市,泰隆銀行將黨建與核心業務有機結合,推出了“黨建+金融”普惠金融新模式。通過將基層黨建與金融信貸支持結合,以金融支持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走出了一條黨組織“牽線”、金融“搭臺”、黨員和羣衆“唱戲”的普惠金融新路子。

推廣社區化經營模式,泰隆銀行以其支行網點爲中心,按一定半徑輻射範圍,規劃出一個個“網格化”社區,業務人員的全部活動和服務在社區內開展,並將責任落實到每名客戶經理,由其做深做透,種好各自的“責任田”。在此基礎上,銀行與農村黨支部積極開展結對共建,以“整村授信”的形式,建設“紅色信貸基地”1100多個。

“最多跑一次”

貸款送進家門

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的工作要求,泰隆銀行運用“金融+互聯網”,將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小微金融業務相結合,打造出PAD金融移動服務站。藉助這一全流程服務平臺,實現了現場辦理各類信貸業務。目前已實現客戶經理人手一臺Pad設備的推廣計劃,完成網點設備“全覆蓋”的整體部署,近70%的信貸業務實現線上操作。“讓數據多跑一次,讓客戶少跑一次”,解決了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極大地增強了客戶的便利體驗,讓貸款像存款一樣便利;同時,它有效控制了員工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也減少了客戶經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8年1~6月份,泰隆銀行PAD端累計發放信貸業務14.61萬筆,金額達301.45億元。

台州市路橋區,泰隆銀行客戶經理手持PAD金融移動服務站上門爲小微客戶辦理貸款。 張磊 攝

創新金融產品

送出惠民大禮包

助力幫扶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泰隆銀行積極創新,開發針對各類人羣的惠民金融產品。

泰隆銀行推出針對性產品,加大對困難羣體的服務力度;研發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產品,彌補涉農貸款擔保難的問題;推出“長壽貸”等,探索養老金融;定製“隨薪貸”“樂農貸”等,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聯合當地政府推廣“信保貸”“創保貸”“科技專利貸”等,支持創業創新。此外,泰隆銀行還開發“西瓜貸”“燒餅貸”“民宿貸”“柑橘貸”等特色產品,幫助農民順利度過農業轉型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