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倾听||李康:宋词中的情感世界

当五千年文明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铺开的画卷上散落着精彩的故事,取一角人家是男耕女织,探一扇纸窗是望闻问切,折一枝梅花是唐诗宋词……

由校图书馆主办的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度第二期国学讲堂,近日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在文学院李康教授温婉含蕴的讲述中,我们走进宋词的情感世界,细嗅宋词的芬芳。

李康,女,1971年生。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和词学理论研究。曾主持《南宋遗民词研究》、《宋词习语研究》、《山谷词与宋代词体嬗变研究》等多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研究。出版有《唐诗宋词艺术论》等专著。

“一提到词大家都会想,词是什么。其实它就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只不过这个流行歌曲,是千年之前传唱的。”中国词体的产生可以说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漫长的音乐史当中,汉乐与胡乐逐渐融合,庙堂里的丝竹之音传入民间,才子们挥笔填词,歌姬们抚琴吟唱,渐渐的,这些“曲子词”辉煌了宋代。不同于唐诗整齐的韵律间蕴藏的广阔意境与雄心壮志,宋词的长短句更像流于石缝间的溪水,它言诗之所不能言。

诗言志,词缘情,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宋词中的情感跨越千年却未曾消减,依旧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种种情愫悄然滋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月十五那一晚,满天的烟火如繁花吹散在东风里,月光流转在悠扬的凤箫声中,一夜欢声笑语,满眼红飞翠舞,却通通是阑珊灯火处那位佳人的背景,不值一提。辛弃疾笔下的这一回眸,带我们望见了爱情里最美的约会。

然而在那个年代,聚少离多似乎才是正常的。“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君将远行,未定归期,妾自“无心扫黛眉”,亦没有力气为丈夫打点行装。愁容不得展,泪眼不得拭,不如借这送别酒,就此醉了去,便也如梦一场,不知离别痛。夏竦融怅然离别在酒中,陈逢辰亦将苦痛隐忍含在泪中。“揾不住,收不聚,被风吹。吹作一天愁雨,损花枝。”送别时的愁雨又哪里是雨,分明是眼底藏不住的泪,憔悴了花季的少女。

分离已成定局,不舍也变成了相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凤栖梧,鹊踏枝,蝶弄足。见过清晨菊花上笼罩的烟雾,也见过从天擦黑到破晓都依旧刺眼的月光,高山连绵,碧水不断,不知心上的人在何处,只知道我会等你。晏殊这相思刻在他的骨子里,也融在我们的骨血里。可如若这一别为永别,你可愿用毕生去坚守?千年前的一位老人,用他的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错、错、错……莫、莫、莫……”,陆游题的一首《钗头凤》思念唐婉,竟从未想到四年后会看到“……难、难、难……瞒、瞒、瞒……”附和在旁,更没想到他的一生都不会再走出沈园了。

若是幸运,得以相濡以沫,这不知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可切记要珍惜。“夜来枕上争闲事。推倒屏山褰绣被。尽人求守不应人,走向碧纱窗下睡。直到起来由自殢。向道夜来真个醉。大家恶发大家休,毕竟到头谁不是。”这词稀松平常,通俗易懂,读来却让人心头一暖,思绪纷纷。谁还没个争执,谁还没个脾气,可若咄咄逼人不肯退让,又有谁能共赴白头。既有幸执手此生,笃厚踏实才是根本。

若不幸……

生离死别这个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这么的残忍,因为它不仅正在抹杀过去,同时也扼杀了未来。在这样的长短句中,蕴含的是千年不变的忧伤和绝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短短十三字,我们看到了一个这样一位老者:他每天都在克制自己不去思念亡妻,他在庭院里不断的徘徊,每一个夜里都在和思念作战,当他渐渐熟悉了这种生活,却又在亡妻的十年纪念日上,想起了过去的一切。那些记忆如倾泄的洪水,将他淹没在痛苦之中。他看着自己的样子,“尘满面,鬓微霜”……他想,如果他们再次相逢,他的妻子应该也已经认不出他了……

“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明月夜。”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情绪的压在了心头。过去的残砖断瓦依旧在那里,曾一起携手走过的道路依旧繁盛,曾经的一切都还有着当初的模样,可是我们,却再也不是当年的样子了。

是的,苏轼通过他的词,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悲伤。它从历史长河遥远的一端,穿过时间与空间,重重地打在我们的心上。

“空窗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听着南窗的雨,想起了当年妻子在夜里为他补衣的样子,他看着那熟悉的位置,将自己的破烂衣服轻轻放在桌子上,默默地点燃了蜡烛,摆好了衣线,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摇曳的烛火,久久的凝视,却再也看不见那个补衣的人。那是回不去的过去,也是不会再现的将来。在这些巧夺天工的语句中,我们想起那些回不到的过去,引起一阵阵心悸。在无尽悲伤中,眼泪撕开了防线,向着更大的世界奔去,当我们知道未来不可期的时候,那是更大的悲伤。这是宋词给予我们的,刻骨深情。

词之缘情,常使人泪流不止。

这就是宋词,是蕴含在那个繁盛朝代的灵魂。那些低回婉转,那些功成名就,那些生离死别,都在这些富有节奏的长短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文字编辑:鲁梓莹 鄢皓东 摄影记者:李承扬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黄智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