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olor: #f85959。歷史上,乾爹有幾種,一是自己確實沒有兒子,認親戚或沒有血緣關係者的兒子作義子,如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宦官曹騰的養子,《三國志》還說他本姓夏侯。

乾爹的江湖:古代官場爲什麼喜歡認義子?

乾爹古稱義父。義父義子現象存在於正史的時間很長,《詩經》中就有“螟蛉有子,蜾蠃負之”,以螟蛉作爲養子的代稱。古代宗法制度下,養子也是兒子,父子之間要承擔儒家規定的撫養和贍養義務。義子、養子還有繼子,這三者民間往往混爲一談,但其實養子和義子還是有區別的,養子一般要經過一套程序,法律上予以認可;繼子一般是指前夫或前妻的兒子。清代學者俞樾認爲,“養子,非繼子也”。

羅蘭娜•利維導演的法國電影《繼子》中,當約瑟夫準備加入以色列軍隊服兵役時,發現自己不是父母的親生兒子,在他出生時,他與約旦河西岸的一個巴勒斯坦家庭的小孩亞辛錯換了。因這一發現,兩個家庭的生活突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發現迫使他們重新思考各自的身份、價值和信念。義子則是結拜式的,法律上不予認可,所以又稱爲“假子”。

在官場,養子和義子在稱呼上的區別主要在年齡上,稱養子大概是因爲年齡小,有收養的成分在;稱義子則是成年人,無需養育。以下所稱“養子”“義子”不細加區分。

顧名思義,義父義子,以義相契,義字當頭。義父變成乾爹,大概是義字失落的緣故。

古代官場爲什麼喜歡認義子

歷史上,乾爹有幾種,一是自己確實沒有兒子,認親戚或沒有血緣關係者的兒子作義子,如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宦官曹騰的養子,《三國志》還說他本姓夏侯。唐朝後期,宦官娶妻養子成爲一種風氣。當時宦官經常被派到軍隊爲監軍使,爲了培植自己的勢力,往往挑選軍中健兒作養子,組成忠於自己的核心集團。還有一種是主動拜乾爹的,如明天啓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很多黨羽相繼歸附,自稱義子,有“十孩兒”之稱,這些人都是進士出身。魏忠賢明白羣體的力量,自然樂意。宦官楊復光本姓喬,內常侍楊玄價的養子,可不僅他自己有養子,養子楊守亮也有假子,分任禁軍將校。

此外拜社會上奇人異士爲乾爹也是時尚。《洛陽伽藍記》載北魏“隱士趙逸來至京師,汝南王(元悅)拜爲義父”。

二是確實喜歡某人,希望進一步加深感情而收義子的。如關羽特別喜愛的兒子關平就是義子。再如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叫寇封,長沙郡某劉姓的外甥。有一次攻打樊城的慶功宴上,隨軍廚役上菜時不慎,將一塊肉掉落在地,寇封隨手揀起,轉身喫了。事後劉備問他:“何以見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責下人,隨口吞食,是何意也?”他回答:“身爲將吏,應時時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士卒廚役,終日勞累,愛之有餘,偶有過失,安忍叱斥。”這一套說辭與劉備仁民的心意吻合,便決定收他爲義子。爲此,他還特意去諮詢諸葛亮。諸葛亮內心裏不贊成這樣做,但他又很滑,便藉口“此乃家事,可問關羽”。據說,關羽雖然自己收了義子,卻不贊成劉備也收義子:“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有亂也。”劉備回答:“吾待爲子,彼必待我爲父,有何亂也?”

第三種情況是權臣爲了聚積力量,大肆認養義子以籠絡人心,謀取更大的權力。

如唐末很多節度使紛紛效仿宦官認義子的做法。據說安祿山選健兒養爲家兵,有假子八千。唐僖宗、昭宗以後更多,關中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便是大宦官田令孜的養子,一度改姓爲田,做了節度使後自己也收養將帥爲養子,如溫韜,改名李彥韜,任義勝軍節度使。楊崇本,改名李繼徽,任靖難節度使;李繼臻,任金州刺史。

五代時期,很多人據此積聚力量,建立政權。如王建,收養假子42人,建前蜀政權;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取代吳,建立南唐;晉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建“義兒軍”,養子李嗣源建後唐;後唐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爲父,建立後晉;後梁朱全忠的養子有朱友文、朱友謙、朱友恭、朱漢賓。後唐末帝李從珂(李嗣源義子)、後周世宗柴榮(周太祖郭威養子),都是養子繼位。乃至於歐陽修編《新五代史》專設“義兒傳”:“開平、顯德五十年間,天下五代實有八姓,其三出丐養。”

乾爹的江湖:古代官場爲什麼喜歡認義子?

乾爹好當,義子難做

有人以爲做乾爹、認乾爹一本萬利,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乾爹好當,義子難做。沒有過硬的本領是難以被幹爹看重寵愛的;本領太強功勞太大,又易被幹爹防範。多數時候,乾爹只需給以小恩小惠,或者給以榮華富貴,義子們就得付出身家性命供其驅馳。

劉備,史稱仁人君子,其義子劉封的遭遇卻不妙。關羽兵敗麥城,向他求救時,有人把當年關羽不同意劉備收其爲義子的情況告訴了劉封,於是劉封拒絕援救,導致關羽被殺。

事後追究責任時,雖然劉封拒絕投降曹操,但還是被幹爹宰了。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碰到荒唐的乾爹,義子們只有倒黴的份。

史上最荒唐的乾爹莫過於五代時的朱溫,或者朱全忠,或朱晃,這其實是一個人,參加黃巢起義時叫朱溫,降唐後被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後改叫朱晃,反正改來改去都改不了該死的德性。

朱溫該死,他追求美色,故意把幾個兒子派到外地駐守,他卻經常把兒媳們召進宮來,侍候自己牀上淫亂。養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貌美,朱溫對她尤爲寵愛,還因此打算將朱友文立爲太子。朱溫病重之際,讓王氏召朱友文回來託付後事。三子朱友珪的妻子張氏恰恰也在他身邊,立即密告丈夫,於是朱友珪密謀,殺了侍衛,衝進禁宮,抽刀直刺朱溫腹部,穿透身體,刀從後背露了出來,然後用一條破毛氈包住屍體,埋在寢殿,隨即即皇帝位,誘殺朱友文。

至於朱溫的親兒子乾兒子們對朱溫的亂倫,不僅毫無羞恥,反而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真是曠古醜聞。

明朝朱元璋在打江山的過程中收養了不少義子,著名的有沐英、李文忠、平安、何文輝、朱文剛、朱文遜、徐司馬、真童、金剛奴等等。有的將領下面又有義子,甚至有好幾百個義子。後人評價元末起義領袖廣收義子,是“以爲將帥之儲備,或爲監軍,皆看中其忠誠度”。

沐英、何文輝成爲朱元璋義子後改姓朱,大明建立後因勞苦功高,特賜恢復原姓,讓他光宗耀祖。沐英是衆多義子中下場最好的。他長期駐守邊疆,遠離宮廷,得以免禍。馬皇后一死,他傷心而嘔血,幾年後太子朱標又死,他又傷心大哭,因此得病去世。早年他在朱元璋帳下,乾爹要求嚴格,動不動就處罰義子,全靠慈祥的義母馬皇后和仁厚的大哥朱標說情。沐英深知朝廷裏沒有了依靠,而暴戾的乾爹朱元璋是靠不住的,義子們心中的恐懼難爲外人所知。

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功臣中列第三,僅次於徐達、常遇春,又有義子加外甥這層關係,而且他非常低調,但死後,他的兒子李景隆還是捲入了朱家叔侄的皇權爭奪戰。先是帶領南軍,奉表哥孝文帝之命,北上討伐表叔。當表叔朱棣打到南京城時,又開門投降,反戈一擊。義子平安,因其父從朱元璋起兵而戰死,被朱元璋收爲養子。平安在靖難之變中,率軍與燕王戰於白溝河,差點俘虜了朱棣,朱棣懷恨在心。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朱棣巡北京,翻閱百官前來朝拜的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對左右曰:“平保兒尚在耶?”平安聽到後,知道皇帝的心思,爲了子孫考慮,自殺。

義子無義,乾爹倒黴

乾爹的風險一點不亞於義子,一旦選錯了人,後果可想而知。隋唐英雄傳裏,靠山王楊林也廣收義子,“十三太保”被傳得神乎其神。演義中楊林最後還是被其很賞識的義子羅成殺死。

當然最絕的還算三國呂布,先後認丁原、董卓作乾爹,但又接連背叛他們,因此,當後來他被曹操捉了,打算再一次降曹時,被劉備一句話給壞了好事,“三姓家奴”之名與呂布神勇之名並馳天下。羅貫中詩稱:“背恩誅董卓,忘義殺丁原。”

《水滸》中宋代權臣高俅,收了個義子,結果這義子橫行不法,逼反了林沖。

北齊時的權臣和士開,“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士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爲其假子”,其時不過40歲,有一次和士開得了傷寒病,醫生說只有喝黃龍湯才能痊癒。黃龍湯實際上就是大小便,和士開自然不情願,猶豫不決。正在此時,一個來探望的義子說:“這種湯挺容易喝,您不用擔心,我先爲您嚐嚐。”一口氣把一大碗糞水喝得乾乾淨淨。可以想見這些義子都是些什麼人。

乾隆也有個養子,叫福康安,養尊處優慣了,讓他去平叛,他倒好,將軍權交給副手,自己整天花天酒地,西南一場小小的苗民起義因此硬是拖了多年。

歐陽修發現一條規律:“世道衰,人倫壞,而親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於骨肉,異類合爲父子。”真父子無情,反倒寄情於假父子,這是世道亂、人心壞的表徵。

對於義子們來說,天下掉下一個乾爹,未必是件好事。

末世,就是乾爹們的江湖。一個義子,可以打下一座江山。

亂世,則是義子們的江湖。一個義子,可以顛覆一個政權。

一旦到了昇平世,乾爹們、義子們都開始不好過了。

本文選摘自《歷史只露半邊臉》劉緒義 著,九州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輕鬆解讀歷史的作品,所選文章均來自《南方都市報》歷史評論專版。本書主要圍繞着一些廣爲人知的歷史事件、文化史上一些熟悉的學術問題進行了重新考察與分析,提出了新的觀點,糾正了歷史的誤讀,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