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世紀以來,海綿鈦三個字總是那麼吸引眼球,產能比上世紀末增長50倍左右(上世紀末遵鈦+撫鈦兩家海綿鈦年產能大約3000噸,本世紀新增了差不多20家企業,導致海綿鈦產能超過15萬噸),實際產量增長35倍左右(上世紀末遵鈦+撫鈦年產量不到2000噸,本世紀實際產量在7萬噸左右徘徊,最高的一年超過8萬噸)。從實際產量與產能對比發現,海綿鈦產能至今依然嚴重過剩7萬噸左右,這就是2008年以來海綿鈦企業爲什麼一直在“垂死掙扎”的緣故,一直有海綿鈦企業被洗牌出局的根源所在。未來,海綿鈦企業依然會在忽冷忽熱的市場中“大浪淘沙”。

海綿鈦企業出生是鈔票砸出來的,死亡是市場砸出來。海綿鈦產能過剩是盲目砸出來的,實際產量是市場規範出來的。這個道理目前“活過來”的僅10家左右仍在生產海綿鈦的企業“最懂心裏的痛”,相信,企業心裏清楚明天的“洗牌”依然在路上。然而,儘管當下的海綿鈦產能仍然處在嚴重過剩狀態,但擬建海綿鈦項目的政府或者企業都是充滿了“豪言壯語”,舉措那是相當的震撼,讓如今行走在“垂死掙扎”線上的現產海綿鈦企業如履薄冰——

2016年,青海爆出醞釀3萬噸海綿鈦項目,某鈦白粉企業兼併某鈦白粉企業後拋出了擬建6萬噸海綿鈦項目的消息。兩大項目9萬噸海綿鈦項目讓行業“炸了鍋”!兩大爆料出現的當年,海綿鈦實際產量6.5萬噸,僅是產能的40%。當時,記者針對“3+6”海綿鈦項目寫了時評,以爲全球海綿鈦產量不到20萬噸,中國以6萬~7萬噸產量成爲最大海綿鈦生產國,倘若“3+6”海綿鈦項目建成那就意味着中國海綿鈦產能達到24萬噸以上,超過了全球產量,難道要一面壟斷全球鈦工業初級原料,一面成爲海綿鈦廉價輸出大國?記者在時評中提出了當下海綿鈦產能已經嚴重過剩,海綿鈦企業還在煎熬中度日之時,一些地方政府與企業需要保持高度剋制,避免盲目衝動,不要以招商刷新政績,不要以項目誘惑資金,不要給海綿鈦資源造成更大的浪費,不要因海綿鈦嚴重過剩而廉價輸出中國的鈦資源。

衝動是魔鬼,剋制是睿智。

然而,本月又有海綿鈦行業的新聞震撼爆料:攀枝花市約見某企業擬建設2萬噸海綿鈦項目。這的確是一“鈦”激起千層浪,大浪淘沙“勇敢”上。國內現有海綿鈦產能依然過剩50%,鈦資源仍在浪費之中,仍然有地方政府與企業往裏衝,這是何等的膽識,這或許具備了“刀口上舔血”的勇氣,真需要好好惦量這個行業,國家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應該好好規範一下海綿鈦產業的科學發展,不要導致這個行業因無序發展再度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其實,不管是2016年青海3萬噸項目還是某企業6萬噸項目,以及近日攀技花爆料的2萬噸項目,倘若這“3+6+2”都上馬而且建成投產的話,幾乎可以斷言會出現以下情況。

一是我國海綿鈦產能達到25萬噸以上,遠超全世界海綿鈦產量,成爲當之無“愧”的海綿鈦產量“超級大國”;二是因爲產能嚴重過剩,舊的產能還沒有去掉馬上又面臨去新的產能;三是加大並延長了海綿鈦企業“垂死掙扎”的路徑,一路上都是洗牌的“腥風血雨”;四是因我國海綿鈦產能“超級”嚴重過剩,海綿鈦“豬肉賣出白菜價”,我國自然成爲鈦產業初級原料廉價輸出國,保護了別國資源,傷害了自身資源;五是儘管目前海綿鈦企業在競爭中質量已經大幅提升,成本明顯大幅優化,質量成本已經與國際先進指標接軌,但因爲嚴重過剩引發的惡性競爭,必將再一次面臨更爲血腥的“生死之戰”。

最早的海綿鈦國有企業撫順鈦廠在競爭中關門了,曾經是國內最大的海綿鈦企業遵義鈦廠如今負債累累,走下了維持幾十年最大的“神壇”,南方北方倒掉的海綿鈦民營企業已經數家,在產的海綿鈦企業依然在洗牌之路上艱難前行。一些要建這樣鈦谷那樣鈦谷的地方正在銷聲匿跡,但唯有一些地方一些企業仍然要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海綿鈦領域“大刀闊斧”。據悉,建了多年的新疆萬噸海綿鈦項目也即將投產。

面對震撼的“3+6+2”爆料,這真不是喜訊,需要科學對待,需要尊重產能過剩的事實,需要尊重國家去產能的政策,需要尊重自然資源的保護期,需要國家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宏觀佈局、微觀搞活。

面對震撼的“3+6+2”海綿鈦項目,面對依然超過50%的產能過剩,盲目而衝動的個別地方政府與企業要在解讀“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的道理中,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份剋制,保持一份理智,做到項目要站在行業的高度去科學論證,從而爲海綿鈦產業的發展盡到一份“科學而神聖的貢獻”。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中國有色金屬報

瞭解更多有色金屬行業資訊請訪問中國有色網

https://www.cnmn.com.cn

責任編輯:彭雨晨

感謝關注中國有色金屬報 中國有色網 微信

名稱:中國有色金屬報

微信號:cnmnyouse

聯繫電話:010-639416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