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X顾小白X束焕X文隽X宋方金,行业真相,没有不敢说的;编剧干货,敞开分享!

文|张晓迪

十多年前,中国的影视行业还没有类型片的概念,甚至连商业片的概念都没有。2002年,当张艺谋执导的《英雄》上映,大家仰首感叹:哦,原来中国电影儿还能这么拍!

《英雄》在当时内地全年总票房不足10亿的情况下,收获2.5亿元,并在全球最终拿下14亿人民币的总票房成绩,至今都是国产电影海外的纪录保持者。同时,他还斩获包括奥斯卡、柏林电影节在内的国内外无数奖项及提名。

《英雄》开启了一个时代,从那时起,内地电影才有了“商业片”与“文艺片”之分。如今,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与完善,电影类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是毫无争议的,但是究竟该如何分类,能分哪几类,则是众说纷纭。

中国美食有八大菜系

中国电影该如何分类

本次电影节期间,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指导、编剧帮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类型电影的开发与创作2018》论坛中,著名编剧何冀平、顾小白、束焕、文隽、宋方金等人,从自己的亲身经验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因编剧了《泰囧》《港囧》等经典国产喜剧电影,束焕自然成为了现场最具类型代表性的编剧,他的入行也正是从喜剧起家。

束焕

束焕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他的创作轨迹一直是喜剧路线。当年还在学校的时候,一次他在操场上被人逮住问,愿不愿意写剧本挣钱,一集100块。那是1993年,北京市职工的平均月工资不过400块,一集100块钱,是很可观的收入,那部束焕参与的电视剧叫做《我爱我家》。

此后,束焕写过情景剧、写过小品,就是与电影无缘,直到2007年,刘仪伟找到他说想学香港,也拍一部贺岁片,那时的束焕压根不知道什么叫“贺岁片”,刘仪伟解释:就是找好多明星,飞快拍完,过年让观众图一乐儿那种。有了想法之后,他们便去找葛优、张国立来演,可惜人家都没同意,退而求其次找了徐峥,并集结范冰冰、小宋佳、宁静等十来位大美女做配,那部电影叫做《爱情呼叫转移》,那是束焕的第一部电影编剧作品。

几年之后,束焕与徐峥再次合作的《人在囧途之泰囧》,一举打破国产喜剧片的票房纪录,而他也被评为“国民喜剧”第一编剧。如今,但凡是这一类型,恨不得网大都想跟束焕扯上点关系,他的行业地位和价值可见一斑。但束焕说,“现在中国票房突破500亿(年产值),其实只相当于打火机行业的产值,所以我觉得还是任重道远。”

束焕在喜剧类型片方面具有发言权,而资深香港电影人文隽则在“类型片”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本身香港电影比内地市场化的时间要早,程度要高,因其国际化的工业制作水准和国际影响力,一度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文隽

文隽的身份不仅是编剧,同时还是出品人、监制、导演、策划,浸淫行业三十多年,参与影视作品超过一百部,最经典的有《古惑仔》系列、《百分百》系列等,他经历过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也见证过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90年代初,文隽开始北上,让姜文享誉世界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便是由他监制。

在文隽看来,内地的类型片是最近七八年,新一代的导演成长起来才开始真正发展的。比如,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是国产青春类型片的开端,此前王小帅也有《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等优秀作品,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文艺片的范畴,不能归类为商业青春片的类型。

进一步细分下去,就喜剧而言,徐峥、束焕的《囧》系列在大类型下更偏向生活,而宁浩的《疯狂》系列更偏向黑色幽默。这些类型并不足够成熟,但都极大的推进了国产类型片的探索。

原本类型化不够明确的编剧顾小白,以创作艺术片出道,近两年因为其编剧作品《心理罪》《白夜追凶》等的热播,一下子变成了悬疑、破案型代表,他表示,“对我而言,类型片、艺术片的内核应该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外在的包装不同。”

顾小白

他以李安为例,李安的电影每一部都不一样,但都是在表达自己,展现人在世俗的困境中如何面对自己,“或者说他永远在表达理智与情感。”

创作过《龙门飞甲》《明月几时有》的编剧何冀平坦言,类型片就像中国吃饭有八大菜系一样,虽然有归类,并创作者不应该被限制住,编剧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在类型片的范畴当中去找到剧作最基本的东西。

何冀平

由春节档引发的类型片争论

作为2018开年取得多项突破的春节档,自然也是论坛热议的焦点。这个春节档突破的不仅是票房数字,在电影类型元素的丰富度上也是百花齐放。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和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2》。

《红海行动》是首部动作、战争类型的贺岁档电影,一路逆袭不仅拿下同档期票房冠军成绩,更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

在充分认同两部电影成功的同时,顾小白坦言,自己对国产类型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段落非常精彩,但是很可能下五分钟就特别难看,让人如坐针毡,这也包括他自己编剧的《心理罪》在内,在他看来,国产片还需要做的更极致、更投入,不能太着急。

如果说顾小白的话还比较温和,束焕则直接揭了好友陈思诚的老底,他说特别理解为什么一个片子前五分钟很好看,后面马上断崖式糟糕,这主要还是制作工业不完善的问题。

束焕透露,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2》只拍了44天,这样规模和体量的电影,主要拍摄地又是纽约,当地剧组每天只允许工作10小时,很多场景的使用也有时间限制,怎么可能拍完?不能想象。“他那种拍法都是到了那儿以后像疯子一样,最后连监视器都不看,直接看取景器就OK了,屁滚尿流地把它拍完了。”

在亲身到美国考察过之后,束焕发现,在好莱坞的工业体系下,一个剧组分为108个工种,而国内一共是54个工种,“这就相当于我们是一副扑克牌,人家是两副扑克牌,这中间的工业差距我们得使劲追。”他还表示,当下韩国电影团队专业化的程度是,连装胶片盒的小工都是电影学院毕业的,而国内很多大学刚毕业的人就想直接当导演,颇有“才子派头”,恨不得进了艺术学院就觉得自己是大师了。不是以大师的艺术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以大师的“派儿”来包装自己。

文隽在吐槽完《捉妖记2》跟《喜羊羊》抢观众后,坦言论剧本《红海行动》是最差的,但作为动作片,林超贤的优点就是“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把所有精彩紧张的画面都放进来,偶尔安排一两场戏稍事片刻,很好的实现了全篇高潮无尿点。《唐探2》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快节奏规避掉推理的漏洞,一方面动作快到让观众没时间去思考,一方面用笑料让观众没时间思考,可谓掌握了类型片的特征。再加上陈思诚将故事搬到国外去讲,避开审查风险,论聪明,同档期无人能敌。

在国产类型片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确实存在机灵有余、功力不足的问题,即“有佳句,无佳章”,段子写的好的大有人在,但是真正把结构感做好的,其实屈指可数。束焕表示,“如果大家特意往这个方向锻炼,我觉得我们的编剧团队才能繁荣起来。”

拍软科幻?

对不起,你已经“软”了

说起国产类型片,敢跟宋丹丹撕X的编剧宋方金又放豪言,“我曾经预言中国不会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科幻电影,我说中国30年之内不会有成功的科幻电影,一个听的也没有,都去拍,都失败了,另一个是超级英雄片。”

宋方金的言论也并非全无道理,“什么土地上长什么庄家”这点还是被大家认同的。这些年,国人确实没少在科幻这个类型上栽跟头,一度被寄予厚望的《三体》至今没有消息,但大家做科幻片的雄心却一直没有熄灭,有的人也打起小算盘,科幻做不好,咱们先做软科幻,对此,宋方金直言,“对不起,你已经‘软’了。”

宋方金

说到底,这些还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想拍美国擅长的类型不见得行,美国想拍中国擅长的题材也往往行不通。

前几年美国的梦工厂想做《西游记》,便安排两个编剧来武夷山“闭关修炼”,可是他们研究了两个月后就彻底崩溃了。因为在好莱坞的世界里,《西游记》要归类于超级英雄电影,那么问题来了,第一,孙悟空的童年阴影是什么?第二,他在获得超能力前后有什么变化?第三,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这一路上是怎么从被动到主动,他的人物成长轨迹是什么?

敢问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哪有什么童年阴影?得到超能力前后他也没有多大变化,作为一只“猴”,他的一生就是嘚瑟的一生,有没有超能力都是那个猴样。最后,《西游记》原著作为章回体小说,一直是在循环往复打怪的过程,没有什么成长轨迹。

在发现《西游记》完全套不进自己的工业体系之后,梦工厂退却了。反之,我们也很难直接照搬好莱坞的模式,硬生生把中国人打造成一个超级英雄。

宋方金补充到,超级英雄片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英雄必须自己来解决问题,而孙悟空没辙了就去找菩萨,最多算半个超级英雄,甚至可以说是个超级憋屈的英雄。

活动现场,宋方金也再次预言,中国不会有纯爱片,而束焕则表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对于爱情电影来说,其实编剧起到的作用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演员的选择,如果演员非常具有CP感,这部电影都成功一大半了。

在对类型片的开发和创作进行讨论的同时,他们也毫不讳言的谈到当下行业乱象,比如抢手编剧,门客编剧等问题。这无疑都对编剧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阻碍。

杜红军

编剧帮创始人杜红军也表示,在未来的十年整个编剧行业会发生新的变化,编剧工作室会占据主流地位,大部分编剧都会加入这样的机构,年轻一辈会有更多的入门机会。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行业将更加专业、规范、透明,有才华的编剧也会得到真正的尊重和最好的待遇,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类型片的实践和提升才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