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近幾年,鼎暉投資多項資產管理類別表現都可圈可點。多資產是大型基金成功的必由之路嗎?

吳尚志:麥肯錫關於國際領先PE公司的研究提到,另類資產管理平臺國際成功的模式需要具有多資產類別投資能力,“一站式”解決方案,爲社保與主權基金等基石投資人提供一站式服務等特徵。目前,鼎暉的大型併購基金(PE)、創新與成長基金(VGC)、夾層基金、地產基金、證券投資、財富管理等六類資產類型基金都有獨立專注的投資團隊。

從我們服務國際LP的經驗看,許多國際大型LP投資了鼎暉的多個基金;我們不同類型的資產也得到了中國社保、國開金融、中金資本、PICC、太平洋保險等人民幣機構投資人的支持。通過雙方不斷加深瞭解和信任,投資人也進一步開始關注鼎暉其它基金的產品。希望鼎暉的多資產類別,力爭能夠全面滿足投資人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

《21世紀》:未來,大型基金要考慮長期持續發展,既要爲投資人創造超額回報,同時也要給社會帶來價值,鼎暉投資如何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吳尚志:同意你們的觀點,大型基金的價值,不僅要給投資人賺取超額回報,給被投企業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對行業、社會產生長期的價值,比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爲社會大衆提供普惠的幫助。

鼎暉從投資蒙牛乳業爲起點,後續投資了現代牧業,這個投資對社會資金向養殖業的流動和配置起到了示範效應,從而促進乳業上游大規模養殖業的發展,原奶的生產質量得到了提高,以及後續投資了打破國外壟斷的液態奶包裝企業——紛美包裝等。

在雙匯項目上,鼎暉的第一筆投資幫助雙匯完成了國有企業改制,後續又主導了雙匯跨境併購史密斯菲爾德,使雙匯成爲了全球最大的豬肉供應商,與此同時也推動了國內豬肉食品安全標準的進一步提升;鼎暉和被投企業遠大醫藥聯合收購Sirtex,亦是希望能以更普惠的價格將其產品引入中國市場;我們投資的微信發票則能有效提高各方運營效率,一年節約的發票用紙近60億元,同時解決社會痛點。

《21世紀》:近年來,產業資本在股權投資領域表現激進,PE機構如何面對產業投資人的衝擊?

吳尚志:財務投資與產業投資是有競爭,但更多是合作。私募基金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這一點和產業投資者沒有太多矛盾,相反財務投資人和產業投資者可以很好地合作。

鼎暉與雙匯共同收購史密斯菲爾德,與百麗國際共同收購日本女裝品牌企業Baroque(巴羅克),與九陽共同收購美國家電企業Sharkninja,這些都是經典的跨境併購合作案例。產業企業由於內部戰略定位、團隊激勵、生態系統要求等原因,也會分拆部分原有業務、組建新業務,同樣也會邀請財務投資者參與。我們過往投資的微信發票、豐巢科技、口碑等投資,都是產業企業新業務拓展衍生的機會。

跨境併購、產業新業務拓展這兩類情況會催生出財務投資人和產業資本相互合作的更多機會。

《21世紀》: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行業馬太效應凸顯,行業機構表現出“冰火兩重天”。對於2019年的行業狀況,您又有怎樣的預判?

吳尚志:我們同意很多人的看法,2019年股權投資行業預計會繼續調整,目前市場上存在2萬多家資產管理公司,這樣的數量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是不理性的。這不僅僅是管理公司數量過多的問題,而是中國股權基金的生態逐步開始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

首先,監管法規(包括資管新規等)、備案自律規則、稅務公平及其它政策逐步清晰,只是過程需要一定時間;

第二,長期資金如社保、保險公司、銀行資管等委外的需求已逐漸形成,但總量形成規模的速度仍不確定;財富人羣的配置需要在新的資管和稅務規則下找到合適的配置結構;

第三,私募基金要證明自身業績和投資能力,特別是跨週期、長期穩定賺取回報的能力。所以,從2019年開始的這一輪行業調整,將是個中長期的調整過程,將會是危與機並存。

《21世紀》:多數觀點認爲,資金先向頭部集中,然後向細分領域分散,您如何看垂直基金的風險與機會?

吳尚志:關於細分領域基金可能會出現,因爲行業知識和圈子是十分重要的競爭優勢。但細分領域基金會有自身的週期性風險。

比如,兩年前若投資了共享經濟基金,當前週期風險就會很大。廣譜基金是國際大型資產平臺成功的模式,在廣譜基金中有專業團隊,但仍存在基金規模的挑戰和限制,大型基金能專注幾個專業,每個專業隊伍需要配置多少人員,仍需要探索和驗證。

目前,鼎暉投資的六個資產類別都有分行業的專業人才,同時各業務團隊之間已逐步形成跨部門合作和交流,這將是我們未來面對細分專業競爭挑戰的應對方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