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老電腦的存儲設備進化史,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電腦各方面都在不斷的進化,電腦上的接口也一直在進化,最明顯的變化是從以前的傻大黑粗變的越來越迷你,但是功能卻越來越強大,那電腦上都有哪些接口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3.5寸音頻接口,光纖同軸接口,以及之前介紹過的esata等不做介紹。

1:串行口(COM)/並行口(LPT)

COM和LPT口算是計算機接口的元老了,它於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制定,後來又經歷了兩次改進。最早的串行口是25芯插頭,而不是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的9芯。後來由IBM改進爲9芯的D口,最高速度爲10Mbps。LPT和以前早期的COM口一樣也是25pin接頭,用於接打印機,最高速度爲1.5mbps。早期用於接駁鼠標,調制解調器,打印機等設備。不過COM口真可以算的上計算機接口的元老了。即便幾天,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各種COM接口的設備,雖然已經被USB慢慢取代。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它和VGA接口搞混。

2:PS/2

PS/2接口的名稱來源於1987年IBM推出的個人電腦。早期見於各種兼容電腦上,雖然現在也能能看到PS/2接口,但是已經基本被USB所取代。PS/2接口用於接駁鼠標和鍵盤,早期的PS/2接口鍵盤和鼠標的接口是不能混用的。因爲一個是雙向通信,一個是單向通信。

3:遊戲端口

遊戲端口多見於上世紀90年代的電腦上,它有15個引腳,由IBM設計。早期用來接駁各種遊戲設備,比如數字搖桿,遊戲控制器等。從windows vista開始,微軟已經徹底放棄對遊戲端口的支持

4:IEEE 1394

又叫火線接口,是由蘋果公司領導開發出的一個接口,誕生於1994年。它的傳輸速度從最早的100Mbit/s到現在的最高3.2Gbit/s。主要用於外接硬盤,外置光驅 ,數字影音播放器等設備,可以讓用戶直接通過IEE1394接口編輯視頻,對cpu的佔用也比USB2.0要低。但是授權費過高是個問題,這也從側面成就了USB2.0。

5:RJ-45

就是我們常見的網線接口,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由AT&T制定的RJ11電話線接口。RJ-45有兩種接法,分別爲T568A與T568B。我們最常見的是T568B接法,也就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的接法。其實正常情況下,你只需要接4根線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6:USB

USB是由微軟,IBM,intel等公司牽手於1994年制定。當時COM口,PS/2,LPT等繁雜的接口不僅數量衆多,而且還有安裝驅動之後必須重啓才能用的問題。所以可以即插即用且支持熱插拔的USB應運而生。目前USB基本可以連接一切外置設備。最早的USB1.0傳輸速率僅僅爲1.5Mbps,而現在在路上的USB3.2標準已經達到了20Gbps。USB接口有多種外形,比如mico-USB,usb3.1-typec,Mini-A等。

7:Express Card

Express Card接口是2003年由PCMCIA協會制定的。用於筆記本擴展。它同時走PCI-E*1和USB協議,速度是老舊的cardbus總線的數倍。曾經Express Card接口可以說是非常輝煌的,甚至還有人用Express Card改裝過外置顯卡,可見其火爆程度。但是現在已經被各種新的接口所取代。

8:雷電(Thunderbolt)

最早的Thunderbolt接口主要由intel於2009年制定,想用來取代USB接口。而2011年第一版的雷電跟隨MBP一起上市,但是因爲雷電口高昂的授權費導致無法與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是’免費的USB3.0所抗衡,最終沒有成爲主流。最早的雷電走PCI-E2.0x4與DP1.1a協議。而現在的雷電3則是PCI-E3.0x4與DP1.2協議。接口上,雷電3開始接口外形和USB-TypeC保持一致。所以有些筆記本的USB-C接口既可以做雷電也可以做USB。

時間有限,這裏就爲大家介紹這麼多吧,顯示器接口除了VGA和S端子以外,我在以前的一期顯示器推薦裏面介紹過,這裏就不再重複了。以後還會給大家帶來各種新知識,記得關注公衆號喲。

也可以關注B站@翼王,爲翼王投幣,充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