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夏季也会坚持运动,所谓”夏练三伏“。然而炎热天气却是非常危险的存在,很容易对你造成热伤害。这时候科学运动尤其重要。

所谓”夏练三伏“,就是大家相信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不管运动目标是减肥或者运动的更高更快更强,很多人都笃信在夏天运动效果会更好。

但炎热天气也往往存在很多危险,我们所说的热伤害,最常见的比如中暑,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失去生命。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和预防呢?

32°警戒线原则

很多人在遭受热伤害前都没有明显感知,所以很多预防都需要在运动前做好。运动之前查看气温是非常关键的,当发现气温高于32℃,湿度超过60%,就要及时调整运动计划了——在32℃之上,生理会极容易因为高热和潮湿而中暑。

一些室外运动,地表温度往往会比天气预报的温度高不少。因此建议夏季,比如室外跑步,尽量选择夜跑,能够避免阳光炙烤,相对地面温度也会低一些。

使用热指数来衡量是否适合运动

热指数(Heat Index)是一种综合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来确定体感温度的指数──即真正感受到的热度。人体通过排出汗液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里汗液中的水分得以蒸发并且从人体带走热量。但是当相对湿度较高时,水分的蒸发率就会降低。这意味着从身体中带走热量的过程变得缓慢,相对处于干燥空气中的情况,人体内就保留了更多的热量。

热指数有非常复杂的计算公式,这里我们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估算:

酷热指数=摄氏温度+(相对湿度x0.1)。

另外如果是动辄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的耐力训练,也要考虑到训练后是否会有升温的情况。

谨防身体热量散失机制的失衡

身体热量散失一般靠这几个机制:对流,传导,辐射,蒸发。

如果在运动中觉得闷热,湿气重到身体无法有效把流出的汗液经由环境蒸散掉,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一个喷雾器,在运动中/运动后朝自己喷洒冷水,搭配扇风,将雾气蒸发,以达将热量带走的效果。现在不少马拉松比赛途中都有喷淋装置,也是类似的功能。

*小G提示:面对一些喷淋装置,不妨学着慢速通过同时张开双臂,尽可能让身体更多部位接触水雾,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高温天里,人体会分配大量血液到皮肤,来让皮肤血液循环增加协助排汗,此时器官的血液要更少。夏天补水进食的效率也普遍会更低一些,光靠单次补水很难满足身体的水分需求。因而运动过程中少量多次的补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身体补水的效率在降低,我们就要通过更高频率的进水来保证身体正常运转。在你感觉到缺水的时候,往往身体已经是处于极度“干燥”的时候了。

另外切记不要单次大量饮水,这会造成血液中的钠离子被快速稀释,肾脏来不及做调整,可造成低血钠症,即俗称的「水中毒」。补水量方面,一小时内需补充250-1000毫升左右。

运动中暑,怎么办?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有中暑现象,就要赶紧避开阳光,移至阴凉处,用冷水喷湿身体,加速身体的散热。然后寻找冷的东西,比如去便利店买冰镇饮料,在大动脉附近冷敷,具体部位比如颈部、腋窝、鼠蹊部(大腿内侧)等。

阴凉→脱衣→散热→喝水→送医,这是运动中暑发生后的正确5步骤。

面对中暑的人,千万不要直接用冰水喷淋,这样容易刺激身体,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也不要用酒精擦拭病人身体。另外中暑时的发烧,是因为外在热环境造成,并非体内病因,所以也不要使用退烧药。

很多人确实可以通过炎热天气里运动来实现自身运动能力的提高,但这种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容易错误的演变成为了实现目的,而在高温中忍受煎熬,意志力尚还在坚持,身体却不断发出警告,热伤害便随之而来了。这多少违背了运动的初衷。

如果想“高温历练”,确保自己有足够长的训练周期,用两周时间逐步增加在太阳下运动的时间以及慢慢提升运动量,两周后才能按照正常训练计划实施。如果中途停止训练超过三周,则需要重新做“热适应”,来让身体找回在高温中运动的感觉。

现在,你还可以加入佳速度,里面的科学训练计划和专业课程,让你能够跟随专业教练一起练习,更有线上、线下训练营,更多训练知识和团练资讯轻松获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