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山里,一名男子走进一个神秘的洞穴,发现里面有许多的白色颗粒状物体,这些白色的颗粒物体附着在岩石上,看起来像是漫天繁星,甚是可爱。

男子一开始认为这应该是某种昆虫下的卵,随后他将摄像机放于此地跟踪拍摄。

一周后,男子再次来到这个洞穴时,摄像机里面记录的画面令他感到惊奇不已!

这钟生物长得很像中国传说中的龙,其学名叫洞螈,别称盲螈,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蝾螈亚目洞螈科。以前只在斯洛文尼亚的Dinaric Karst地区发现过它们的踪迹。

洞螈因达尔文而闻名于世,达尔文在他的的著作《物种起源》第五章中描述洞穴生物时记载过,他称它们为“远古生命的残骸”。

洞螈是一种长相怪异的动物,呈管状,长约1英尺(约合30厘米)。由于其拥有粉嫩的皮肤,长有细小的前肢和腿,看起来有些像个小人,因此也被称为“人鱼”。

洞螈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身长不到30厘米,但也有部分个体的长度可以达到4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细小,指3、趾2。有发达的外鳃3对和鳃孔2对,羽状鳃红色。头狭小,头骨多软骨质。吻钝,无眼碱,眼退化,隐于皮下,但感光灵敏。终生底栖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

洞螈对生活坏境的要求十分的挑剔,水源一旦受到污染,他们将很快死去,男子本想抓几只回去研究,最后还是打消了念头,还是让这种世间罕见之物静静的在洞内生长繁殖。

过去,人们把它们误认做是龙的幼仔。洞螈没有眼睛,也就没有视力,身上几乎透明,生活在一个极其不一般的空间。仅管它们不能看见东西,但是它们可以通过身上的感受器来感受化学与电信号,来猎捕一些无脊椎动物。

在这种怪异的外表之下,它们还有更不可思议之处。洞螈寿命可长达100多岁,比其他任何两栖类动物都要长寿得多。

科学家最初认为,洞螈的新陈代谢可能极慢。但是经过研究证实,洞螈与其他两栖动物的新陈代谢相似,如非洲牛蛙以及可以存活40年的欧洲蟾蜍等。

研究人员于是猜测,洞螈可能拥有特殊的技能,用于清理当细胞线粒体将营养转化为能量时所产生的氧自由基等。自由基积聚与衰老有很大关系。

也许研究这种生物,能解决人类延寿的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