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山裏,一名男子走進一個神祕的洞穴,發現裏面有許多的白色顆粒狀物體,這些白色的顆粒物體附着在岩石上,看起來像是漫天繁星,甚是可愛。

男子一開始認爲這應該是某種昆蟲下的卵,隨後他將攝像機放於此地跟蹤拍攝。

一週後,男子再次來到這個洞穴時,攝像機裏面記錄的畫面令他感到驚奇不已!

這鐘生物長得很像中國傳說中的龍,其學名叫洞螈,別稱盲螈,屬於脊椎動物門兩棲綱有尾目蠑螈亞目洞螈科。以前只在斯洛文尼亞的Dinaric Karst地區發現過它們的蹤跡。

洞螈因達爾文而聞名於世,達爾文在他的的著作《物種起源》第五章中描述洞穴生物時記載過,他稱它們爲“遠古生命的殘骸”。

洞螈是一種長相怪異的動物,呈管狀,長約1英尺(約合30釐米)。由於其擁有粉嫩的皮膚,長有細小的前肢和腿,看起來有些像個小人,因此也被稱爲“人魚”。

洞螈是終生保持幼體形態的水生蠑螈,身長不到30釐米,但也有部分個體的長度可以達到40釐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細小,指3、趾2。有發達的外鰓3對和鰓孔2對,羽狀鰓紅色。頭狹小,頭骨多軟骨質。吻鈍,無眼鹼,眼退化,隱於皮下,但感光靈敏。終生底棲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內,時常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氣。在光照下膚色可變成黑色,回暗洞後膚色又恢復原狀。

洞螈對生活壞境的要求十分的挑剔,水源一旦受到污染,他們將很快死去,男子本想抓幾隻回去研究,最後還是打消了念頭,還是讓這種世間罕見之物靜靜的在洞內生長繁殖。

過去,人們把它們誤認做是龍的幼仔。洞螈沒有眼睛,也就沒有視力,身上幾乎透明,生活在一個極其不一般的空間。僅管它們不能看見東西,但是它們可以通過身上的感受器來感受化學與電信號,來獵捕一些無脊椎動物。

在這種怪異的外表之下,它們還有更不可思議之處。洞螈壽命可長達100多歲,比其他任何兩棲類動物都要長壽得多。

科學家最初認爲,洞螈的新陳代謝可能極慢。但是經過研究證實,洞螈與其他兩棲動物的新陳代謝相似,如非洲牛蛙以及可以存活40年的歐洲蟾蜍等。

研究人員於是猜測,洞螈可能擁有特殊的技能,用於清理當細胞線粒體將營養轉化爲能量時所產生的氧自由基等。自由基積聚與衰老有很大關係。

也許研究這種生物,能解決人類延壽的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