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位於甘肅和青海境內

是兩省的界山

古時匈奴稱“天”爲祁連

從河西走廊南望

陡峭高大的祁連山直插雲霄

祁連山,從古至今都是一座賦予了神聖使命的神山,天之山,是她的名字,久久以來是她養育着西部的百姓。祁連山可以說是西部的母親山,對於整個西部來說意義非凡。

中國人一般都知道祁連山,不過不是從地理書中知道的,而是從歷史書中知道的。中國的歷史書講到漢代、漢王朝與匈奴的戰爭,都會提到祁連山。匈奴有一首歌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祁連山是與匈奴聯繫在一起的。這是許多人對祁連山的印象。

除了歷史書中對祁連山的描繪,我們許多人對祁連山的印象還來自於地圖。我們平時所見的全國地圖,大多是行政區劃圖,很少是地勢圖;再就是比例尺都很小,比如是1比400萬或比這比例尺還小的地圖。比如我面前的一本大16開的中國地圖冊,一張跨頁全國地圖的比例尺是1比1600萬的,圖中的一釐米代表的是160公里,在這樣的圖上,祁連山只能是一條線。在這種沒有地勢只有地名、小比例尺的全國地圖上,不僅是祁連山,許多雄偉壯麗的龐大的山脈或山系都成了一條線,譬如秦嶺等。

由於總是看這種小比例尺沒地勢地形的地圖(大比例尺有地勢地形的地圖在中國屬保密範圍,至今仍未解禁),許多人就像那些地圖一樣把一些龐大的山脈或山系,想象成長長的一條線。可以說長期以來,我們已經被這種小比例尺沒地勢的地圖洗了腦,我們已經對祖國的許多山川形成了錯誤的認識,這種錯誤的認識只有當你親自走到那些山川面前,才能得到糾正。

誠如當你第一次到祁連山時所帶來的震撼。你會打破一直以爲祁連山就是一道長長的山嶺,翻過山嶺,那邊就應是平地,祁連山就沒了的錯誤認知。

可是當你從河西走廊的張掖出發,經山丹軍馬場北面的著名古隘口——扁都口翻越祁連山的山脊線,當你一登上隘口,站在制高點上向南望去,眼前的景象纔會十足的讓你驚呆,祁連山根本就不是你們原來想象的那樣是一條孤立的單薄山嶺,而是山連山、嶺連嶺,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千山萬嶺山的海洋。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3期)曾就祁連山對中國的意義有着這樣的描述:“東部的祁連山,在來自太平洋季風的吹拂下,是伸進西北乾旱區的一座溼島。沒有祁連山,內蒙古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沙漠也許會大大向蘭州方向推進。正是有了祁連山,有了極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區降雨才發育了一條條河流,才養育了河西走廊,纔有了絲綢之路。然而祁連山的意義還不僅於此。

祁連山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僅僅是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引來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連山通過它造就和養育了冰川、河流與綠洲做墊腳石和橋樑,讓中國的政治和文化渡過了中國西北海潮的沙漠,與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國人在祁連山的護衛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爾高原。據說張掖之名是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國之臂,它爲中國拽回了一個新疆。

祁連山前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內地通往西北的天然通道,文化遺蹟和名勝衆多。在漢代和唐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即由此通過,留下衆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古蹟和關口、城鎮,例如嘉峪關、黑水國漢墓、馬蹄寺石窟、西夏碑、炳靈寺石窟等等。在河西走廊東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武威出土的漢代銅奔馬已成爲中國旅遊的標誌。

祁連山地理位置特殊,各種複雜氣候彙集,如果說把祁連山比作一個人的話,那她應該是一個歷經多磨多難的人,一天可能會經歷四季的氣候,即使如此,祁連山還是孕育了這一方水土,水草豐美,環境宜人,祁連山下好牧場,祁連山下好風光。

祁連山風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