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同的漢代玉器紋飾你都識得麼?

紋飾是鑑定玉器時所考察的一個重要特徵。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固定的紋飾風格。漢代的玉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影響。

圖1 蒲紋玉璧 江蘇銅山小龜山西漢墓出土

蒲紋,由三個方向的平行線組構成的類似蜂巢的紋飾(圖1),流行於戰國至西漢中期,主要用於裝飾玉璧,玉璜等。

圖2 谷紋玉璧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谷紋,由穀粒狀的類螺旋單元組成的紋飾,分兩種,一種是在蒲紋的基礎上由內向外以細線劃出螺旋紋,一種是減地浮雕出圓潤獨立的谷紋(圖2)。

圖3 乳釘紋玉璧 江蘇高郵神居山漢墓出土

乳釘紋,由乳釘狀凸起組成的紋飾(圖3),分爲半球形和六角形兩類,呈蜂窩狀排列,流行於兩漢時期,主要用於裝飾玉璧、玉環、玉珩、玉劍具等。

勾雲紋,分陰刻線勾雲紋與浮雕勾雲紋兩種,前者極似陰刻線相勾連的乳釘紋,流行於戰國末期至西漢中期,用於裝飾玉環、玉容器等;後者爲由立體凸雕的捲雲勾連而成,流行於西漢晚期至東漢,主要出現於玉具劍上。

圖4 折角紋劍珌 徐州銅山後樓山漢墓出地土

折角紋,由減地隱起的垂直折角寬線交錯分佈組成,流行於戰國末期至西漢中期,用於裝飾玉劍珌(圖4)、玉劍格等。

漩渦捲雲紋,爲三股或四股捲雲紋以中心對稱的形式分佈的紋飾,流行於戰國末期至西漢中期,主要用於裝飾劍首。

圖5 獸面紋玉璧(局部)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獸面紋,獸面紋出現較早,最早可追溯於新石器時代,夏商周及春秋戰國都有所流行,漢代的獸面紋是在戰國中晚期獸面紋的基礎上演變而成(圖5)。

圖6 螭龍紋 上海博物館藏

螭紋,出現於春秋戰國,盛行於兩漢,類似於龍(圖6)。

遊絲毛雕,一種以陰刻線刻畫圖案的風格,這種陰刻線柔若遊絲、細如毫髮,故名“遊絲毛雕”。這是細小勾砣工具運用熟練的結果,走砣手勁運用得好,使陰紋曲線很少有斷砣或重複的現象。

圖7 玉琀蟬 西安北郊尤家莊漢墓出土

漢八刀,一種簡練、粗放、對稱的雕刻風格,此風格多以弧形坡面及直溝槽組成,以寥寥幾刀刻畫出玉器的形態。多用於玉蟬、玉豬、玉翁仲及一些夔龍、夔鳳紋雙區或三區玉璧的製作上,是一種斜砣方法的使用,又稱大斜刀,砣鋒犀利,一氣呵成,幾乎不見砣的連接痕跡,陰線底部也拋光蹭亮,給人以刀片切的感覺,看起來十分簡練和生動傳神(圖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