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輕人,警惕啊!艾滋病正借社交軟件潛入高校

導讀

性觀念是開放了,但性知識並沒有跟上。半月談記者採訪獲悉,隨着近年來社交軟件的興起,高危性行爲變得更加容易突破高校“圍牆”,並且出現了從高危人羣向普通人羣感染的苗頭。

同性社交軟件“助推”高危性行爲

2017年12月的一個陰冷冬日,武漢某高校的大學生小浩通過交友軟件結識了一名男朋友。沒有抵擋住對方熱情的約會邀請,小浩忐忑赴約,卻不曾想這一次的同性性行爲讓他後悔萬分。

2018年3月,他被醫院確診爲感染HIV病毒。“怎麼一次就中招了!”他後悔莫及。目前,小浩正在武漢一家醫院接受治療。

北京一所高校碩士研究生小蘭告訴半月談記者,現在大學生用得較多的幾款男同社交軟件都不需要實名,通過手機號碼或郵箱註冊即可,有的人在社交軟件上約會專找校內學生。

合肥某高校大一學生小李早在高中時就通過社交軟件約過一個男性,對方主動要求戴安全套。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國慶節,小李通過該軟件第二次約人發生高危性行爲,這次對方沒帶安全套。

不久後的春節期間,小李感覺不適、持續低燒。次年3月,小李由合肥市疾控中心確診艾滋病毒陽性。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湖北省艾滋病臨牀培訓中心主任桂希恩介紹:

10多年裏,僅他接診的艾滋病感染者就有225名大學生,其中212人男生,女生只有13人。而且,感染者幾乎都是性傳播造成的,其中82%是男男傳播。

武漢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近5年武漢新報告病例中98.6%是通過性途徑感染,其中男男同性性途徑佔65.4%。15~24歲和25~34歲年齡組男性病例佔全部病例53%。

新報告青年學生病例佔全部青年病例的比例持續超過30%,其中男性佔比高達99.2%,經男男同性性途徑傳播佔比高達91.3%。

專家分析,男同社交軟件的興起是艾滋病打破高校“圍牆”的重要原因之一。社會對於同性戀行爲的重新認知,讓大家對不同的性取向有了更多包容,這使得原本壓抑自己性行爲的男同羣體越來越“釋放自我”。而社交軟件的興起,讓男同找對象格外容易。

以前,男同一般只在酒吧、公園等特定社交場合接觸,最多就是在論壇裏發帖,被動等待應答。如今,隨着男同專用社交軟件的興起,他們之間的互動更加方便頻繁,高危性行爲更多。

一些高校男同羣體在社交軟件上都是半公開化地活動,甚至有專門的學校羣。學生中的男同,不僅校內交往密切,也更容易被校外的男同“發現”,圈內人稱之爲“秒約”。更麻煩的是不少人“盲約”,約會前後均不知對方身份,一旦發現自己染病,根本無法追查源頭。

學生感染者是絕對少數,但比例增加

“雖然大學生對艾滋病的知曉率較高,但他們行爲的自控能力弱。”

與大量艾滋病感染患者訪談後,安徽醫科大學公衛學院教授、中疾控艾滋病專家組成員張洪波分析認爲,儘管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高校艾滋病宣教工作,但這依然不能阻止大學生們發生高危性行爲。

張洪波說:“從比例上說,高校不是艾滋病的重災區,學生感染者依舊是絕對少數,但是學生的感染比例在逐年增加,這其中可能有學生感染者查出率較高、高校入學率增加等原因,但也反映出艾滋病有從高危羣體向普通羣體蔓延的趨勢。”

張洪波告訴半月談記者,除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賣血感染者,艾滋病最早是由一些吸毒人羣共用針頭傳染引發,後傳播到社會上的男同羣體,隨後再通過社會人傳入校內男同羣體。

最後,有些非同男生因爲好奇或其他原因嘗試過高危性行爲而被感染,因此校園內目前已經有個別案例是男生傳染給普通女生。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由於高校學生正處於性衝動最強、自控能力較弱的階段,因此學校特別是高校是今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點。

阻斷艾滋在校園內蔓延需多方合力

爲向伴侶表示忠誠、存在僥倖心理、對艾滋病感染途徑知曉不足等是學生們自我保護意識的“軟肋”。專家研究發現,很多孩子在性發育階段如初高中階段受到了誘導,這促使其首次男男性行爲趨於低齡化,因此對於青少年艾滋病的干預要提早到性發育階段。

“對學生的性健康及艾滋病的相關宣傳教育應提早至小學和初中階段,讓青少年正確地認識性生理,培養健康的性觀念和負責任的性行爲,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危害程度,並有預防和抵制不健康性行爲的能力。

對於高中、大學及研究生階段的學生,應當對其進行性知識及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強化教育,讓其能夠深刻認識到艾滋病對於其自身、家庭及社會的巨大危害。”張洪波說。

專家認爲,男男性行爲中的主動方在與新人發生關係時,更注重享受折服的成就感和生理上的自我滿足,有時會疏於健康和安全性行爲示範,甚至存在故意、惡意傳播艾滋病的現象,這是很多涉世未深的學生成爲艾滋病感染者的重要原因。

研究顯示,高危性行爲中有1%到3%是惡意傳播,即明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依舊不戴安全套。

專家稱,目前對於惡意傳播的認定、查處都非常困難:一是很多人會稱是被動方不願意戴套,因此主動方不存在故意、惡意傳播。二是被傳染者發現自己被感染了,很難鎖定傳染者。

爲此,專家建議,學校的廣譜性教育和家庭的個別性教育要結合。現在學校的艾滋病教育已經形成體系,但是這些通識通常針對的是絕大部分低風險學生,效果有限,因此必須要對性取向是男性、有高危風險學生的家庭進行鍼對性指導。

此外,除了推廣校園內安全套可及,還可以推動藥物預防,以便學生在性行爲前後均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風險。

半月談記者:鮑曉菁  廖君  編輯:李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