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铁的后现代存在方式:日本人为何喜欢在山手线自杀?

由于驶向无尽的黑暗,地铁一直都是科幻题材作品的取景地,哪怕它已有150年历史,哪怕你完全了解下一站在哪里。

地铁并不是发展中国家才稀罕的事。伦敦奥运让空调系统破天荒出现在地铁里,即便这是一年里只需要用上四五天的设备,英国媒体也着实欢欣鼓舞了一阵。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伦敦地铁于当地时间1月30日庆祝了它的150岁大寿。除了把一辆当年的蒸汽列车开进贝克街站(最古老的地铁站),女王伊丽莎白也在“邦德”的护送下生平第二次访问地铁。50岁的邦德还在新一集电影里向地铁致敬,他把踩惯阿斯顿—马丁油门的玉脚踏进了伦敦地铁站,还制造了炸掉Embankment地铁站的大场面。要知道,那上面可是威斯敏斯特区啊!

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里,巴尼在《泡妞圣经》记载了无数条在封闭的纽约地铁里把妹的招数,但真实生活里,扮演者尼尔·帕特里克认为伦敦地铁远胜纽约地铁。“单单就一条:他们的座位是软垫的!”

希望不是因为软垫让伦敦地铁的票价是纽约的两倍,单程4.5英镑只能让你乘坐位于1区内的线路(伦敦地铁共分9个区)。即便手持能打对折的Oyster卡,伦敦也少有人为了塑造平民形象而去坐地铁——市长约翰逊用的可是自行车。而在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当选后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改坐地铁上下班,盛名之时的莎拉·杰西卡·帕克和王薇拉等人,也都坚称自己是地铁族。

伦敦地铁。

巴菲特有名言:“华盛顿特区是唯一一个坐劳斯莱斯的人要向坐地铁的人请教的地方。”在西方,地铁甚至是一个城市民主程度的象征。

民主表决更容易通过将交通预算投入到快速便利交通的提案,而非帮助富人建更多的车道;地铁的各项修缮,也都是公民权利行使的结果。这倒是证明了为什么给共和党投票的美国州大多布满公路,而奥巴马的选票多数来自地铁系统发达的城市。

一条民主的地铁还取决于人们能够在里面干些什么。如今已是全世界狂欢日的“地铁无裤日”(No Pants Subway Ride)始于12年前的纽约,其中只有一次引起了警方的误会;日本人看起来连在地铁里打电话都不能容忍,却最早开创了女性专车的概念。相比之下,整天用围栏圈着人流走,并不能简单归之为“设计时欠缺足够的容纳量考虑”。

依据这条标准,魔都上海算是有国内最民主的地铁线。四号线上的奇装异服人士装扮精致程度不弱于东京涩谷,观众也一开始就对这些“超人”、“Lady GaGa”和“白发魔女”表现得相当镇定;还有阿伯定期在一号线北延伸段的末班车上公众演讲,听不听随你乐意。

1913年的伦敦地铁海报:地铁,商务与消闲兼得。

地铁是现代主义的产物,相关一切皆由人造,初衷很单纯:加速人在城市里的移动。通过改变到达方式,地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印度德里,新的地铁线让政府开始劝导市民出门换上更体面的着装;柏林地铁24小时运行,上半夜方便赶赴狂欢派对的年轻人,下半夜则有流浪汉在打盹;如果横下心,巴黎地铁里的逃票三十六式都可学一下,包括很难学的酷跑。

现在,地铁又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地铁发达的城市,人对其所处城市的认识被解构,你通过线路图认识的那个城市,是经过扭曲变形的。如果你还特地去地铁站看艺术展览,那它的身份同时是起点、经由地与终点。

对于古老的地铁线而言,地铁意味着集体记忆。伦敦地铁的提示语“小心间隙!”(Mind the gap)一度被视为与双层巴士、大本钟相提并论的城市象征。这段录音由男演员奥斯瓦尔德·劳伦斯(Oswald Laurence)在上世纪60年代录制,在地铁系统的全面升级后被停用。

劳伦斯的遗孀曾向地铁当局索要录音,好听一听丈夫的声音。当局不但满足了她,还“因为被深深地打动”开始在Embankment站恢复使用劳伦斯的录音。

莫斯科地铁许多站都有的大型电扶梯。

莫斯科地铁的建设始于二战后,苏维埃式的建筑结构让其至今名列世界最宏伟的地铁建筑榜首。也许是车站内的拱形大圆顶让科幻小说《地铁2033》把人类面对末日的最终根据地摆到了这里。由于驶向无尽的黑暗,地铁一直都是科幻题材作品的取景地,哪怕它已有150年历史,哪怕你完全了解下一站在哪里。

东京的山手线,因为呈环形,有“圆满”的意味,是自杀率最高的地铁线路。由此祈祷自己来世圆满,称得上是用生命赞美地铁的未来意义吧。

山手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