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合航天技术助力龙江振兴

□文/本报记者薛立伟 摄/本报记者郭俊峰

4月24日,作为“中国航天日”的主要活动之一,“航天技术助力龙江振兴”座谈会在哈尔滨举行。座谈会上,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谈吐清晰、思路敏捷。他,就是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导航工程首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

孙家栋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是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有人说,“阅读”孙家栋,就如同阅读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而孙家栋自己却对这些“第一”看得很淡:“这些荣誉是属于国家的。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我们是在国家的需要下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这些荣誉也是属于航天队伍的,航天事业是一个大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48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高奏着《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正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值班的孙家栋百感交集,流下了眼泪。那年他41岁,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总负责人。如今的他,已是89岁高龄的老人,但精神矍铄,风采不减当年。在会场,他认真倾听、认真记录,表情专注,体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态度。

这位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走出去的院士,如今又回到了哈工大考察,心情格外激动。建国以来,黑龙江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令孙家栋感到既欣慰又振奋,让他感受到了黑龙江为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为航天事业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座谈会上,孙家栋结合卫星应用谈了切身体会。他说,当年,航天技术的发展对用户服务的任务是很清楚的,但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的逐步发展,航天信息应用的群体越来越多,大量事物运用了航天信息与地面信息相结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应用效果。

“要想推动航天数据应用发展,除了搞航天专业的人积极介绍、宣传、普及航天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和其他专业进行融合。航天信息落地以后,实际上是带有服务性的,为各种专业提供服务。通过有效的运用,才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孙家栋说。

此次孙家栋来到黑龙江,感到哈尔滨发展迅速,道路上的汽车非常多。他说,城镇交通的管理,如果运用到航天信息,虽说不能完全解决,但终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对于黑龙江而言,这里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如果与航天信息应用进行融合,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孙家栋建议,航天技术的应用要取得长足发展,一方面要从航天的角度出发,主动进行宣传推广;另一方面要靠其他不同专业主动接收、主动了解、主动与航天技术相融合,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