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1/3 的人在一生的某個時期會發生過敏反應,1/5 的人患有花粉症;1/5 的學齡兒童受到哮喘的困擾;1/6 的兒童得過與過敏反應有關的皮膚病,特別是溼疹。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高達37.3%,近年來大氣污染程度和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增高等因素,使得過敏發病率有增長的趨勢,抗過敏藥物的使用也呈增長的勢頭。在這麼大的用藥量的情況下,使用抗過敏藥物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首先,白天宜服用無鎮靜作用的藥物,晚飯後或睡前可服用具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物。對於慢性過敏性疾病,因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應服用一些無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的藥物。

但長期服用一種抗過敏藥,尤其是服用時間超過一個月,可能會引起藥效下降。對那些用藥期間療效逐漸減弱和療效反應低於常人的患者,建議及時換用另一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過敏藥,最好不選用同類或與其化學結構相似的藥物。

生活中,一旦發現出現過敏的先兆,比如打噴嚏、眼睛發癢、流鼻涕等,需馬上服用抗過敏藥物,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抗過敏藥物也是家庭常備藥物之一,尤其對於過敏體質者,最好隨身攜帶。

如果患者在服用抗過敏藥物的過程中,疾病遷延不愈或出現新的過敏反應症狀,如瘙癢、皮疹,甚至休克,應想到抗過敏藥物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要及時就醫。

對於慢性、頑固性或病情較重的過敏性疾病,同時使用兩種或幾種抗過敏藥(即聯合用藥)可以增加治療效果。對於需要長期聯合用藥者,在病情穩定、症狀控制後,不應立即停用所有藥物,建議先停用一種藥物,逐漸停用全部藥物,這樣可以減少疾病的復發。

抗過敏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羣,使用這類藥物更應慎重。

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

目前沒有絕對安全的抗過敏藥物,妊娠期在權衡風險後可選擇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兩種藥物均爲妊娠B級),而非索非那定、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不建議在孕期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哺乳期婦女可以酌情用藥。

老年人

因老年人容易發生摔倒情況,加上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便祕等疾病發生率高,建議老年患者首選二代抗組胺藥。

兒童

建議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中適合兒童的劑型,如口服液、滴劑、混懸劑等。使用時需注意年齡限制,多數第二代抗組胺藥說明書提示只能用於2 歲及以上患者,西替利嗪滴劑及地氯雷他定幹混懸劑可以用於1~2歲幼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