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辛繼召 深圳報道

消費金融行業正呈現銀行系、產業系和電商系等多線擴張的發展格局。

銀行系佔據消費金融的大頭,2016年、2017年,銀行的住戶消費性貸款分別新增6.1萬億、6.5萬億元,佔當年新增銀行貸款的48%。

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9.7%,對經濟的貢獻率從去年的58.8%提升近20個百分點,至77.8%。

消費金融作爲其支撐之一,如何從粗放式放貸中轉型,值得反思。目前,持牌、非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淨利潤增速逐漸下降,這與監管趨嚴、資金利率上升有關。與此同時,多家消金公司大幅覈銷不良貸款,加大不良撥備力度。

消費信貸佔新增貸款半數

實際上,消費信貸已經連續兩年佔據銀行新增貸款的半壁江山。

4月20日,央行公佈《2018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16年、2017年,住戶消費性貸款佔當年新增銀行貸款的48%。消費信貸投放節奏逐季增加,2017年四個季度,消費信貸投放佔當季新增貸款的比重分別爲38.86%、47.33%、52.63%、60.87%。不過,由於2018年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新增近1萬億元,而在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新增爲負,當季消費貸款佔比降至28.57%。

消費信貸等零售金融是各家銀行發力重點之一。

四大行中,工行2017年個人消費貸款增加87.63億元,增長3.5%;建行新增個人消費貸款1176.13億元,增幅156.74%,主要是“建行快貸”電子渠道個人自助貸款快速發展;農行個人消費貸款新增184.37億元,增長15.5%,主要由於“網捷貸”、個人自助質押貸款等中短期線上消費貸款增長較快。

股份行中,招行消費貸款新增640.8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2.57%;中信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新增528.1億元,增幅39.4%。

一位農商行高管表示,該行近年來轉型零售業務,和其他銀行的區別主要在於以經營類貸款爲主(包括非按揭、信用卡),這意味着收益率高於其他銀行。從2017年前三個季度情況來看,超出預期。

消費金融利潤增速下滑

對比銀行,消費金融公司規模盤子較小。不過,2017年,消費金融公司、非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消費信貸規模、利潤大爆發,有的翻倍增長,但2017年下半年以來利潤率有所下滑。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招聯、捷信、中銀等頭部公司2017年資產規模、收入暴增,利潤增長不一,但三家均進入淨利潤“10億元俱樂部”。其資產規模分別爲397.90億元、469.80億元、878.88億元,全年增速分別爲47.20%、151.19%、86.88%;淨利潤分別爲13.75億元、11.89億元、10.22億元,全年增速分別爲9.85%、266.97%、9.85%。捷信利潤增速較低是由於去年業務投資較多,營業支出較大。

此外,馬上消費金融2017年的營業收入46.68億元,是2016年的13.4倍;淨利潤5.78億元,是2016年的88.6倍。海爾消費金融營業收入2.53億元,同比增長45.74%;淨利潤4769萬元,同比增長7.53%。

有三家消費金融公司扭虧爲盈。蘇寧消費金融2017年營業收入3.84億元,同比增長262.26%;淨利潤2.17億元。華融消費金融營業收入7.65億元,同比增長750%;淨利潤1.05億元。中郵消費金融淨利潤爲6775萬元。

但消費金融的紅利消失得很快,2017年上半年利潤暴增,下半年利潤增速即下滑。

根據中銀消費金融4月18日公告測算,該公司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約191%;下半年淨利潤7.35億元,同比增長約130%。招聯消費金融2017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67%;下半年淨利潤爲6.48億元,同比增速下降爲20%。

非持牌的互聯網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一般小於持牌機構,趣店、樂信、維信金科等資產規模均不到200億元,雖利潤較高,也同樣面臨利潤增速下滑問題。

趣店2017年淨利潤21.64億元,同比暴增275.3%;去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93%,淨利潤同比增長698%;但到四季度,合作資金機構提高了利息費用,收入成本大幅增加173%,導致四季度營收僅增長108%,利潤增長80%。樂信2016年營收增加72%,2017年營收增速降爲30%,淨利潤2.4億元,扭虧爲盈。

粗放式放貸轉型

2018年影響消費金融的因素,包括監管趨嚴、不良資產壓力加大等。對銀行而言,監管嚴厲檢查消費貸款流入樓市和股市。對消費金融機構,“現金貸新政”禁止通過P2P、地方交易所等渠道融資,並將資產證券化出表部分與表內合併計算,約束了槓桿擴張。

一位建行高管表示,新型消費貸款的投放主要基於廣泛的存量客戶基礎,比如資產存量客戶、公積金客戶、工資代發客戶。這些客戶的風險和資產狀況都比較好。在資金用途管理方面,“貸款是直接投放到我行銀行卡上的,以支付監督手段保證客戶不可能將資金用於房地產支付領域。”

此外,消費金融公司主要依賴股東借款、在銀行間市場融資,甚至從信託計劃融資,受到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力。特別是初創期的公司暫時難以進入同業拆借市場或發行金融債券,僅能通過同業借款、接受股東境內子公司及境內股東的存款和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入資金。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可獲得銀行股東提供的同業授信。

“自去年以來,我們的融資成本至少上升了20%,達到7%-9%。”一位消費金融公司高管表示。趣店、維信金科2017年借款利息支出分別增長226%、108%,但借款餘額僅新增91%、87%。

聯合資信在捷信的評級報告中稱,目前的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專注於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消費貸款,由於個人徵信體系尚不健全,粗放式的審批方式容易產生客戶集體性違約風險,造成較大規模的壞賬率,尤其是缺乏金融風險經驗的非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理經驗尚待積累。

捷信消費金融2017年不良貸款覈銷規模明顯上升,2015-2017年分別覈銷不良貸款0.48億元、6.24億元和48.99億元。趣店、樂信和維信金科2017年減值損失分別增長358%、159%、41%,趣店和樂信加大撥備力度主要是壞賬水平上升,趣店M1+逾期率上升至0.9%、樂信90+逾期率上升至1.14%,維信金科2015-2017年預期90天以上1年以內的貸款佔比分別爲10.5%、8%、8.7%。

原標題:消費貸佔新增信貸近50% 消費金融公司利潤增速普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