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各種或明或暗的“投降論”又猖獗起來。貿易戰將讓中國承受損失,美方對華爲等中國高科技公司的技術封鎖將導致困難,這些還用他們說嗎?所有中國人對這些都很清楚。

中國主流社會很希望能夠保持良好的中美關係,老胡個人甚至曾經說過,不讓中美關係形成新的冷戰,這是中國當下的核心利益之一。然而中美關係怎麼走,貿易戰能不能結束,不取決於中國一方。

當美國瘋狂加大賭注,試圖壓垮中方意志的時候,有一個超越所有考量的常識是:無論如何都要把這種壓力頂回去,寧肯多受些損失,也要堅守防線。否則的話,今後的談判沒法搞了,美方的所有要求我們都必須讓,因爲只要不讓,它就會再打,它會堅信我們還會屈服。

所以老胡是戰略上的主和派,對外開放,對美開放原本是最大方向。同時我也是面對脅迫時最堅決的主戰派。不敢打,哪有談的資格?失去了戰鬥能力,得到和平的唯一方式就是投降。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這是鐵律。

中美貿易戰是一盤大棋,中國社會中有不同角色,國家的多元性不應萎縮。能聽到投降派的聲音,我感到的欣慰和對那種聲音的蔑視同時存在。我知道,中國不能帶着僵硬的身軀與美開展博弈,我希望中國能在多元聲音的環境下形成更強有力的集體團結。那樣的團結更有彈性和韌性。別以爲這是不可思議的,中國今後必須要爲實現這種團結而不懈探索。

中國將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如何進退,是個大決定。在這個決定不斷形成的過程中,別人的事情管不了,但老胡和環球時報這支隊伍的首要任務就是打阻擊戰。我們的名譽已經與一個炮臺捆綁在一起。別跟我討論是忠是愚,尤其是在戰鬥打響時,誰在炮臺上跟我糾纏這個問題,我即使不斃了他,也會一巴掌把他扇一邊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