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校迎新季,今年的我作爲17級學姐迎接萌新們和家長的到來,經過一天的感受和交流,再結合自己曾經的經歷和現在的學習生活狀態,不由的對中國現階段初等和高等教育有些感慨,在下文會一一展開,文章將以見聞形式敘述,略顯凌亂,望讀者諒解。(筆者現就讀於東北某985大學,初高中均爲省重點)

  下星期一爲正式開學的日子,昨天,也就是星期五,便有學生陸陸續續的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長相文靜的女孩子和她母親,短暫的接觸不足以深刻了解,但從言談舉止中可見這個女孩子很內向,一路上僅僅只說了幾句話,絲毫沒有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的激動和期盼之情,女孩的母親是傳統的嚴母,路上不停的教導女孩。迎面走來一對牽手的情侶,母親便說着“上大學你絕對不許談戀愛,影響學習,畢業了就把你甩開,喫虧的是你”;路過圖書館,母親便道“你每天最少學到十點再回寢室,學習的時候不許看手機”,我告知圖書館九點閉館後,那位母親瞥了我一眼轉頭“那就早起一小時去教室”,說實話那一瞬間我是震驚了的,大學時學習自然是最重要的,但大學生活不僅僅只是學習,還要有和室友同學之間的交流,每天早起一小時對同寢的其他人可能是很惹人厭的行爲,一路我就在想着這一定是很重視學習的母親了。本着投其所好的原則,我向她們介紹了一些校內學習組織,比如晨讀英語、素描寫意、寫作等社團,雖然和本專業沒有直接聯繫,但多些技能加持總不是件壞事,無奈被那位母親以影響學業爲由一一否決。

  回去的路上我就思考:這位母親究竟爲何有這樣的想法,試問哪位母親不想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快樂並且豐富多彩?首先對於大學談戀愛的問題,我想沒有必須談或者絕對不可以談的限制,順其自然就好,如果兩個人心意相通,不僅夫妻情侶也是可以比翼齊飛的。再者就是每天學習,這本沒有錯,但是把這作爲一種硬性規定恐怕在大學就不再合適了,甚至因爲要學習而拒絕一切其他活動,更是不可取的。

  大學期間應該做的是全面提升個人能力,包括社交能力溝通能力,這些是埋頭書本所不能及的。高中時我們的確唯成績是圖,有了好成績就有了一切,每天沒日沒夜的刷題,這成就了大多數優秀學子,但優秀學子並不一定是優秀的人才,傳統的教育模式使很多家長出現了“你除了學習什麼也不要做”的想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很多人的發展,雖然現階段初等教育已經提倡減

  負,並且相比過去有所好轉,但對部分學生和家長對傳統教育的認知的轉變卻絕非易事,未來教育改革之路仍然漫長,更須有相應政策支持。

  目前國內初高等教育銜接的困境主要在於初等教育過於緊張,每天學習到深夜、沒有周末和假期,使學生和家長一直處在一種被過於壓迫的狀態,而高等教育又有部分太過散漫(這裏就不包括醫學法學等讓人聞風喪膽的專業了),經常每天只有一二節課有時甚至沒有課,導致很多學生自控能力不足,需要外界施壓。

  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仍然是“寬進嚴出”,從而提高大學畢業生質量,也相當於爲初高中生減負爲大學生加壓,這樣也避免了很多教育資源的浪費,但改革並且使這些理論深入人心依然是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