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山西長治潞城市潞之錦布藝公司,劉海蘭正在製作當地民間布老虎“潞王虎”。她已堅持製作布老虎30餘年,同時指導12000餘人次學習布老虎製作工藝。爲推廣傳統民間工藝,她走南闖北,先後前往天津、濟南等地,傳授布老虎製作工藝。

劉海蘭介紹,與普通的布老虎相比,縫製“潞王虎”保留了絕無僅有、難以掌握的“拔金”工藝,一根金線用同等寬窄的距離,將布老虎的眉眼“鉤邊”,讓整隻老虎熠熠生輝。 李庭耀 攝

布老虎是一種古代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爲流傳的工藝品,寓意着驅邪避災、平安吉祥,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劉海蘭出生於潞城市秦家莊村,她告訴記者,自己年幼多病,嚴重時甚至行動不便,母親爲了逗她開心,經常做各種各樣的布老虎給她玩。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十幾歲時,劉海蘭就逐漸學會了畫樣、裁剪、縫繡的手藝,並喜歡上了做布老虎,自此一發不可收拾。30餘年來,劉海蘭一心撲在做布老虎上,在保留傳統制作技藝的同時積極創新,她給布老虎加上翅膀,創造出獨特的“飛虎”,她還創立了潞之錦布藝公司,製作銷售布老虎。

“她的布老虎保持着完全手工,做工精良,基本上延續了過去當地布老虎的特徵,延續了傳統的手工藝。”《布老虎尋蹤》一書中如此評價劉海蘭和她的布老虎。劉海蘭介紹,與普通的布老虎相比,縫製“潞王虎”保留了絕無僅有、難以掌握的“拔金”工藝,一根金線用同等寬窄的距離,將布老虎的眉眼“鉤邊”,讓整隻老虎熠熠生輝。

“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個手藝人,這麼多年除了外出培訓,只要在家,就是研究設計新花樣,做布老虎。我覺得只要做好產品,有個市場就行,從沒想過走出去‘吆喝’,喫虧就喫在這裏。”在公司的發展中,劉海蘭意識到自己的侷限性,在和人們的交流中,她明白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唯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傳承。

今年7月,劉海蘭受邀到天津大學,和全國20餘位做布老虎的“佼佼者”切磋技藝、交流學習,還做客央視新聞網絡直播室,詳細介紹了潞王虎的品種、特點,教授大家如何做布老虎。此後,劉海蘭又前往濟南,在濟南專業技術學院,爲那裏的學生講解特色布藝縫製技藝和布老虎製作工藝。

爲將布老虎製作工藝傳承下去,劉海蘭通過自己的公司培訓了12000餘人次,學員遍及潞城市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上百個村,甚至輻射到周邊縣區。現在,劉海蘭的公司有本地員工296人,還與壺關、平順、武鄉等地形成定點聯繫,共同進行訂單作業,實現抱團發展。

“公司員工都是從培訓人員中精心篩選出來的,全部流水線作業,平時全是來我這裏拿原料、設計圖樣,完工後送過來,既不影響照顧家庭,還能掙錢貼補家用。一年下來,一個人大概可以收入七八千元。”劉海蘭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帶領當地婦女通過雙手脫貧致富,還吸納了18名殘疾人,手把手教她們做女工,帶領近百名貧困戶走上了致富道路。

“爲了讓布老虎製作工藝更好地傳承,爲了確保手工品的質量,接下來我打算開展過篩式培訓,在潞城市一個村一個村普及布老虎製作工藝、培養布老虎製作人才。”劉海蘭說。(來源:中新網 李庭耀 宋文娟 王瑞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