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任美聯儲理事攜手硅谷最著名的一衆風險投資公司,掏出重金投資一家加密貨幣公司,這非常耐人尋味。

4月中旬,包括谷歌創投、貝恩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和光速投資在內的幾家硅谷最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連同前任美聯儲理事、差點被特朗普選爲本屆美聯儲主席的凱文·沃什 Kevin Warsh,以及對沖基金大佬斯坦利·德魯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一同聯手,宣佈向區塊鏈創業項目 Basis投資 1.33億美元。這筆投資金額頗大,投資人來頭不小,影響力也相當顯著。


前任美聯儲理事、差點被特朗普選爲美聯儲主席的凱文·沃什 Kevin Warsh

Basis是一家由三位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 Nader Al-Naji、Lawrence Diao和 Josh Chen創建的加密貨幣公司。創始人中有兩位爲華裔背景,不過都是在美國長大。Al-Naji和 Lawrence Diao去年創立這家公司之前,均在谷歌工作。

這家公司之前名爲 Basecoin,去年 7月創立。儘管成立時間僅僅 10個月,但是目標卻非常明確,用創始人 Al Naji的話說:「加密貨幣現在幾乎完全被用作投機的手段,而不是作爲購買貨品的方式,一個主要原因是價格波動太大。Basis的目標是製作一個由算法中央銀行支持的數字代幣,它將模擬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以控制價格,就像一個真正的貨幣。」


Basis聯合創始人 Nader Al-Naji,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曾在谷歌工作


換句話說,前任美聯儲理事沃什和那些著名的硅谷風險投資公司,看上了一種穩定型虛擬貨幣。


穩定型加密貨幣正當時

穩定型加密貨幣是指那種把幣值穩定作爲核心功能的加密貨幣。這類加密貨幣的支持人爲,價格穩定是一種相當有價值的功能,消費者想要一種價格穩定的資產,特別是如今絕大多數的加密資產都處於投機泡沫之中的情況下。

關於穩定型加密貨幣的特點,以及和其他類型加密貨幣的區別,可參閱鏈聞 ChainNews之前《如何設計出價值萬億的虛擬貨幣?》的文章。

在目前,價格巨大的波動是阻礙着比特幣和其他「傳統的」加密貨幣廣泛應用的最大障礙之一。以比特幣爲例,大部分投資者都將其最爲投機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用於實際支付的手段,導致其價格處於不斷上漲和下跌過程中,不適合作爲貨幣的替代品。

一般的觀點認爲,價格穩定是實現貨幣可流通的基本前提。當一種貨幣沒有穩定的價格,任何人不會把它儲藏起來,也很難把它用於交易,因爲接受方它會拒絕接收這種價格不穩定的貨幣,這對於發揮貨幣功能來說簡直是致命的一點。而加密貨幣要想在未來發揮貨幣的作用,價格穩定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去年 12月,Basis的新投資人、被稱爲「華爾街神童」的對沖基金大佬德魯肯米勒曾告訴 CNBC:「比特幣不能成爲交易媒介,由於它具有波動性,讓你無法進行交易,特別是零售交易。」


Basis的新投資人、被稱爲「華爾街神童」的對沖基金大佬斯坦利·德魯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


前美聯儲理事沃什也曾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中評論到:「比特幣價格波動,顯著降低了它作爲可靠的記賬單位或有效的支付手段的適用性,但是新一代的加密貨幣即將出現,其中一些可能擁有更多的金錢屬性,更能滿足比特幣創立的目的。」

實際上,市場已經出現了不少的穩定型加密貨幣,通過不同方式實現價格穩定這個功能。

最早出現的穩定型貨幣當屬比特股 Bitshares,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創造性「看多」或者「看空」BitUSD來保持其價值穩定。此外,還有通過抵押方式發行的代幣,如 MakerDao發行的穩定型貨幣「Dai」,有點類似於現實中的抵押貸款,MakerDao以 ETH爲抵押,並按交易所價格約爲 ETH價值一半的方式發行代幣「Dai」。因爲有着交易所的「抵押物資」,Dai的價值最終被鎖定在 0.5顆 ETH左右。


穩定幣 DAI的生成機制

當然,最著名的當屬 Tether,通過每發行 1枚 Tether幣就存入 1美元資產來保證價值的穩定。不過,Tehter因爲審計不透明的原因,一直飽受批評。詳細信息,可參與鏈聞 ChainNews之前《一文徹底讀懂 Tether,究竟是神、是妖、還是魔?》的報道。


「算法中央銀行」

而 Basis則選擇了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幣價的穩定,通過了是一種「算法中央銀行」的模式。

學過金融學的人可能都知道貨幣數量論。現實中,物價與貨幣發行量保持聯繫。爲什麼現實中貨幣能夠保持價格穩定?最關鍵的就是發行貨幣的央行總是根據物價的變化,適當的調節貨幣的供應。而 Basis正是基於這樣的原理來實現價格穩定:當市場價大於基準價時,就收縮 Basis的代幣供應;在市場價小於基準價時,就擴張 Basis代幣的供應。

這種類似於現實中中央銀行調節貨幣量,不過與之不同的地方在於,整個Basis的調節過程均基於算法。

那麼 Basis如何實現自動的收縮和擴張呢?


在 Basis協議中,定義了與 Basis掛鉤的資產,可以是美元、任何其他法幣、如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指數,或任何「⼀攬⼦商品」。

以美元爲例,可以通過協議將 Basis在其掛鉤資產中定義出⼀個⽬標價格,如 1 Basis = 1美元,然後通過區塊鏈技術來測定 Basis的價格。這其中關鍵之處在於,Basis協議設立獎勵或者懲罰機制,來促使持有者通過報價獲得最新的兌換率——這有點類似於現實中股票的集中競價。系統會按照持有者的持有量進行加權計算,給出最合適報價,作爲 Basis最新的兌換率。接着,通過把最新兌換率與 1 Basis兌換 1美元相比較,如果高於 1,則實行「緊縮政策」,如果低於則實行「擴張政策」。

這聽上去極像央行的操作——沒錯,Basis正是基於央行功能原理設計的。當它進行「收縮政策」或「擴張政策」時,它會拍賣或兌換一種類似現實債券的東西,稱作 BitBond,這種代幣從設計原理上和債券如出一轍,目的就在於通過它的出售或兌換,調節「Basis」的供應。

相比債券,它也有固定的兌換期,超過 5年沒有兌換就會失效。另外,它也有一種類似於股票的設計,稱作「Bitshare」,在發行量超過兌換量時候,就會將超髮量平均分配給每位「Bitshare」持有者。

這其中的算法思想最初是來源於它的創始人 Nader Al-Naji,他是位比特幣擁躉,曾在宿舍創建挖礦的設備,賺取了 22枚比特幣,之後對於比特幣瘋狂着迷,爲了瞭解比特幣他還專門的去學習貨幣理論,這爲他發行 Basis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 Al Naji的說法,系統啓動初期,1個 Basis掛鉤兌換 1美元,未來,Basis可能會摒棄美元,轉而掛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或者一攬子商品,就像現今央行平息通脹使用的方法,這種貨幣政策執行辦法類似於當今全球央行所使用的方法,不同的是,「Basis是去中心化的、是嚴格執行協議算法,且不需要人爲干預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