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 / 3月7日 / 天气·阴

早起的是学医的和收破烂的,晚睡的是学医的和按摩院的,不能按时吃饭的是学医的和要饭的,周末用功的是学医的和摆地摊的,加入了就很难退出的是学医的和黑社会的,被打了不能还手的是学医的和坐牢的...看你还学不学医

“老师,我有个朋友大学是学中医的,他说他5年来都没睡好觉,天天一遍又一遍的背诵方歌、汤头,各种经典,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改行做了主持人...

我是不是也得从背诵经典开始啊?”我怯生生的问,涵川老师却笑了:

“背诵经典?你要考执业医师执照吗?

如果要应付考试,那是没办法,并且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很难实际应用。

我们扶摇学派讲中医,透彻分析原理,注重临床实用,另辟蹊径,不用背诵。”

“不用背诵?真的?”我兴奋的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其实我一直觉得中医五年制,就是因为教材太多太难背了...

“中医应该是鲜活的。

不是一些条条框框,不是一学中医就是各种背诵,不是一上来就是若干个汤方汤头,真挺无聊的。

小朋友从小三五岁就开始背,童子功那无所谓。现在咱们都老大不小了,像念咒一样整本整本的背,十遍八遍的背,那太枯燥了。

只有穿越回去学中医,这个中医才是鲜活的。”

“鲜活的中医是什么啊?活蹦乱跳的吗?”我实在脑补不出来中医怎么能是鲜活的。

“回溯本源,接近本真的中医,就是鲜活的中医。

回到中医诞生的那个时代,什么都没有的时代。当年中医理论体系还没建立的时候,想想当时人们怎么思考问题。”

我不知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中医的经典都传下来了,我们好好学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从无到有的再来一遍?”

涵川老师却摇摇头:

“现在的信息太多了,咱们不自觉的用现代思维去想古代的事情,大多数时候都是以今测古,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说上火。你是理科生吧?想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物质,什么元素,什么样的化学式,但中医不是这样的。”

“是....”,理科生再一次被黑出新高度~对于我们这波受“科学主义”浇灌长大的人,基本都是这么思考问题吧?

“如果一上来就讲科学主义,说到上火,谁能把火找出来看一看?火是什么?

所以老外一听中国人说上火就头大了,什么是上火?火在哪?是达到了沸点还是燃烧点。”

“哈哈哈,心疼一秒歪果仁。”我没忍住,笑了出来。

“但是我们穿越回到古代就不会了,中医的阴阳五行,水火关系,在古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古人能观察各种现象,能发明创造,我们为什么不行?

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置身那种环境。可以说,我们太聪明了也太复杂了,所以不会那么简单的去看待事物。

所以只有穿越回去学中医,这个中医才是鲜活的中医。”

本文转自:医中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