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明亮的大房间里,乌泱乌泱挤着一大群人,全神贯注地听着台上满面红光的讲师大声演讲,讲师声情并茂痛说家史,从悲催的童年开始,说到艰难的求学过程,再讲到工作中遇到的没有人性的上司,以及创业失败的惨痛经历。

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现在的自己已经是标准的成功人士,年入百万,车房兼备,妻贤子孝,听得下边的人直咽唾沫。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选择大于努力。

这种传销组织常用的洗脑式的演讲在好多公司多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预设一个美好的目标,告诉员工你只要选择我们的方式,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接下来还有新员工的直属上司一对一谈话,一番春风化雨般的思想工作过后,光明仿佛立马就能见到,员工充满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A和B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两个人都没读大学,A去了一家洗车店做了一名洗车工,B则成为一名驾驶员,每天的工作是送货。

十五年间A一直从事和汽车相关的工作,自己名下已经有了几间洗车店,还兼做着二手车生意。

B一直不断的换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棰,看似十分努力,到头来仍然一事无成。他把现状归咎于命运,已然向生活妥协。

这两个人现状的差别虽然不能单纯的用选择与努力的关系来总结,这里边可能包含着其他行为方式带来的差异,但选择与努力对于人生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越窘迫。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做选择题:

和小花坐同桌还是和小丽坐同桌?

是去踢足球还是去打篮球?

选文科还是选理科?

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不好意思,想多了)

去追好看的美女还是性格好的姑娘?

.......

在成人以前,这些选择题多由父母来替我们来做,如果他们选择错误,说明他们的认知水平低,他们的认知水平低,是由爷爷奶奶那一辈人造成的......人类可以追溯的历史也就五千年,无论往上延伸多远,纠结于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选择和努力,年龄越大选择的可能性越小!年龄大必将受困于生活的责任和压力,想飞的时候翅膀已经扇不动了。

另外一个残忍的真相是很多人根本没有选择的可能,你想读重点中学,可是你的分数根本就不够,想读大学,可能根本就考不上,想读知名度高一点的学校,但是离人家的录取分数线还差着一大截,无法主动选择的时候只能被动接受。除了读书,工作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多少人期望五位数的月薪,但用人单位并不想把这份工作给你。如果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余地太少,他接下来应该干什么,心里应该很清楚。

至于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对于每个人答案是不同的,有能力选择的时候,比如有一份年薪100万的工作和一份年薪80万的工作摆在你面前,你可以选80万的也可以选100万的;如果一份工作年薪20000元,另一份工作年薪18000元,可能就没有选择。

努力和选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孰优孰劣的等次关系,先努力了可供选择的机会肯定就要多一点,而有了选择之后继续努力,就有了更多选择。两者交叉上升,才是正确的方式。

如何努力?如何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认知能力才是一个人在纷繁时代里安身立命的基础,每个人都想过的更好,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