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爲了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更好地發揮農信社在支持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而向農戶發放的不需要抵押、擔保的貸款。特別是在當地農業特色化、現代化的轉型路上,農信社在踐行普惠金融服務的路上,通過提高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的目標性和明確性,因地制宜創新特色產品,以農戶小額信貸產品爲典型,爲金融創新服務新型農業發展探索了新路子。

一池金融活水潤沃土

近年來,農信社加大“大衆創業寶”產品推廣力度,積極支持返鄉農民工、農村青年、農村婦女和大學生實現創業夢。

一池金融活水潤沃土

惠農信貸就像一池金融活水,澆灌汭河畔上的富民產業茁壯成長。

一池金融活水潤沃土

農信社積極履行普惠金融服務的責任擔當,把脫貧攻堅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

“轉方式、調結構、上項目、促發展”是近年來崇信縣發展縣域經濟的總體思路。作爲涉農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崇信縣農村信用社牢固樹立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深入開展“管理年”活動,持續加大信貸支農力度,不斷提高經營管理和金融服務水平,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經營效益不斷提高,總體呈現穩健的運行態勢。截至去年末,該社各項存款餘額達11.43億元,發放貸款餘額8.78億元;金融服務網點達到31個,成爲縣域投放貸款最多、金融服務面最廣、普惠金融貢獻度最大的金融機構。

百姓的小康夢在春天裏起航

春天裏的崇信,草木蔥蘢,桃花競豔,牛哞羊歡,處處洋溢着勃勃生機。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忙季節,每天前來百盛現代農業公司購買肥料的鄉親們絡繹不絕。

“汭河畔上的土地肥沃,插根樹枝就能開花。然而,再肥沃的土地,也需要金融活水的澆灌”。百盛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亞東對記者說:“去年8月,在農信社300萬元信貸支持下,以生產有機肥爲主的百盛現代農業公司有機肥廠才得以如期建成投產。截至目前,已經生產有機肥料1000多噸,銷售收入超60多萬元。真該感謝農行的支持啊!”

張亞東既是百盛現代農業公司的總經理,也是白新莊村村主任兼恆盛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十年前,在農信社8萬元的信貸資金支持下,張亞東就開始發展家庭養牛產業,靠着農信社持之以恆的信貸支持,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並且成立了恆盛肉牛養殖合作社,目前已有33名農民加入合作社,存欄肉牛600多頭,去年出欄300頭左右,銷售收入400多萬元。

“農信社的”張亞東感慨地說。

近年來,崇信縣委、縣政府依託“平涼紅牛”品牌,進一步優化富民產業發展思路,提出了“牛果菜富民”和建設我省肉牛大縣的發展目標,堅持把發展果菜種植、肉牛規模化養殖、建辦龍頭企業、加快秸稈轉化利用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有機結合,通過政策引導、信貸資金扶持等重要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果蔬和肉牛產業轉型跨越發展。

按照地方政府提出的百萬畝果園提質工程要求,農信社創新金融服務,加大對林果產業發展的信貸扶持,特別是從去年以來,該社大力推進信用鄉鎮、村組的創建。目前,已爲18716戶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和評定信用等級,佔到農戶總戶數的93%。截至今年3月,該社發放各項貸款98562萬元,其中涉農貸款92965萬元。各項貸款和涉農貸款分別較年初淨增10734萬元和10613萬元;累計發放貸款2.55億元,其中種植業貸款8950萬元,養殖業貸款8585萬元,農戶生產生活5988萬元,小微企業貸款2000萬元。當年,該社還爲303戶婦女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380萬元,並給22戶羣衆發放草畜牧業貸款781萬元。有力支持了縣域經濟和富民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穀雨時節,記者在崇信縣採訪,深刻地感受到農信社的普惠金融服務,讓汭河畔上的農業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當地農業特色化、現代化的轉型路上,農信社在踐行普惠金融服務的路上,通過提高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的目標性和明確性,因地制宜創新特色產品,以農戶小額信貸產品爲典型,爲金融創新服務新型農業發展探索了新路子。

當地幹部羣衆點贊,一池金融活水潤沃土,百姓的小康夢在此起航。

崇信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主任郝世勤表示:“農信社將持續加大對地方‘三農’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反哺農村,努力成爲縣域經濟發展的‘蓄水池’和‘灌溉渠’。”通過普惠金融的優勢,農信社追求與農村更近、和農業更熟、同農民更親。

農戶小額信貸托起創業夢

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爲了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更好地發揮農信社在支持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而向農戶發放的不需要抵押、擔保的貸款。因此,該項貸款因手續簡便而深受廣大羣衆歡迎。

杜家溝村的杜西定過去一直在外務工,去年,農信社給予5萬元的農戶小額信貸,支持他栽植4畝蘋果樹,今春已全部發芽成活。“有了自己的蘋果園,一家人以後就有穩定收入了!”望着綠枝搖曳的一行行果樹,杜西定信心滿懷。

近年來,農信社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傾力給予農戶發展富民產業信貸資金支持。將農戶小額信貸與聯村聯戶和支持“牛果菜”產業相結合,確保支持特色富民產業的連續性和有效性。早在2014年,已爲全縣18144戶農戶進行了評級授信,評級面達到了96.7%,授信總額6.8億元,餘額達到2.6億元。

在實施普惠金融服務中,農信社優先扶持無技術缺資金的農村婦女開展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創業行動,近三年共發放農村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464戶9849萬元。該社還與縣農牧局、財政局積極協調,充分利用貼息政策爲34戶養殖戶發放養牛貼息貸款1084萬元,支持了黃寨、黃花、赤城、周寨4個肉牛育肥小區。尤其向黃寨鄉恆盛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貼息貸款130萬元,扶持建成了標準化肉牛繁育中心,年繁殖幼牛300頭,收入90萬元。同時大力扶持涉農小微企業發展,累計發放果蔬林木產業貸款1650萬元,支持方盛果蔬保鮮公司、柏樹昌隆果蔬公司、陽光苗木生態公司的建設生產。創新信貸服務,積極支持全縣新農村建設,發放新農村建設貸款4750萬元,幫助950戶農戶修建了小康屋。

農信社不僅給鄉親們送資金還送技術服務,該社先後邀請農業技術人員在幫扶聯繫村舉辦紅牛養殖技術、旱作農業推廣等致富技能培訓班2期,培訓200多人次,爲了支持富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年前,在農信社20萬元的信貸資金支持下,銅城村的朱光華建起了麪粉廠。近三年農信社累計信貸支持78萬元,朱光華的麪粉廠效益逐年遞增,如今年加工麪粉70噸,收入達15萬元。

嚐到了農戶小額信貸的甜頭,朱光華在經營好麪粉廠的同時還承接小工程,一家6口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最近朱光華又承接了縣城的一處建築工程,農信社再次給予30萬元信貸資金,使得該工程建設如期開工。

城區、城郊的各類工商企業最爲集中,貸款需求最爲旺盛。因此,農信社把這裏作爲信貸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主陣地。今年,該社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小微創新創業;對商貿物流、建築安裝、建材製造、加工販運、賓館餐飲等行業納入重點支持對象。在給小微發放信貸時,簡化手續,改進擔保方式。對經營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環保綠色企業,積極開辦小微企業倉單、應收賬款、生產設備、企業動產抵質押等貸款業務,幫助企業擴大生產經營。同時支持組建具有融資擔保互助職能的組織或聯合體,形成“小微企業+信息和擔保機構+信用社”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新機制,爲涉農企業提供授信、融資等服務,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並探索實施“企業+基地+農戶+信用社”等信貸模式,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貸款扶持,使農產品直接銷往商場超市,減少中間環節費用,增加農民收入。

銅城村民朱鳳蓮經營飯館已6年了,因餐館年久失修,她一直想着裝修店面,但由於資金緊張一拖再拖。去年聯社給予了5萬元的婦女小額信貸,支持其改善了營業環境,增加了飯菜品種,去年營業收入達到6萬多元,比往年提高了近一倍。朱鳳蓮感慨:“是農信社的信貸及時給小飯館添了一把旺火!”

崇信縣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姚鵬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農信社充分發揮人緣地緣、點多面廣、機制靈活等優勢,下沉服務重心,深耕商區、社區、園區等市場,加大對基礎客戶的維護和挖掘,穩步提升存款市場份額。同時不斷調整和優化存款結構,增強主動營銷意識,加強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信貸支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傾力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發展;注重創新信貸服務,簡化信貸手續,竭力托起返鄉農民工、農村青年、農村婦女和大學生的創業夢。

創新信貸激活特色農業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已成爲時代發展的潮流,同時蘊育着無限的發展商機。近年來,該農信社加大“大衆創業寶”產品推廣力度,對以衆創、衆包、衆扶、衆籌方式建設的示範基地和培育的知名品牌,積極給予金融信貸服務,扶持返鄉大學生和青年農民實現就業、創業致富目標。錦屏鎮冉李村有個叫杜銀祥的80後小夥,他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地打工。2013年返鄉後靠着農信社的30萬元信貸支持,成立了特色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了3個花卉及果蔬種植基地。2014年,小杜在擴大生產時遇到資金困難,農信社再次給其發放100萬元信貸資金,幫該合作社建起蔬菜大棚30座,葡萄64棚,鋼架高效棚88座和20座溫室,栽植果園和露天蔬菜近500畝。去年僅蔬菜收入達32萬元。今春,該合作社的黃瓜、香菜、韭菜、辣椒等無公害蔬菜均已開始上市,產品供不應求。

其實,杜銀祥只是崇信聯社實施普惠金融服務,助力特色富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農信社堅持以支農支小爲己任,大力發展民生金融業務,加強對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運輸、餐飲服務等產業的信貸支持。主動適應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發展變革,全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從做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降低農戶貸款利率、推行貸款“綠色通道”等方面着手,着力解決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從支持“牛果菜”產業發展、做大小微企業貸款、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等方面發力,全面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發展。

正是有了農信社惠農信貸支持,該縣已初步形成了以南塬、北塬和汭河川山臺地爲主的3個蘋果種植區,培育了柏樹、木林、黃寨3個蘋果萬畝鄉。目前,該縣蘋果面積達到7.8萬畝,梨、杏、核桃等2.6萬畝,果品產量達到了3.8萬噸,果品收入達到了6100萬元,佔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4%。

爲了創新信貸激活特色農業,切實降低“三農”產業融資成本,近年來,農信社持之以恆開展“農村信用工程”創建工作,讓誠實守信的農民得到了實惠。同時對農戶貸款、涉農企業貸款及各種貼息貸款等,在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的基礎上,降低農戶貸款利率,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

今年以來,該社繼續完善資信檔案,實行包片信貸員調查、評級小組會議確定、社主任負總責、村委會張榜公示的評級制度,逐村逐戶上門調查,確保不漏一村一戶,切實做到評級授信科學準確。同時,着眼於高效快捷普惠原則,以增量擴面、提質增效爲目標,該社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作爲破解貧困山區農民貸款難問題的有效手段,將貧困農戶及有貸款意願和具有誠信意識的農戶納入評級授信範圍,進一步擴大用信比和覆蓋面。同時提高信貸評級授信額度,真正做到農戶小額信貸像取存款一樣方便,徹底解決信用社敢評級不敢貸款的尷尬局面。

入春以來,該社信貸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上門給百姓提供金融服務。面對農產品加工販運、購買農機具、發展牛果菜產業等資金需求的農戶隨到隨辦,陽光辦理。對於種養殖大戶、加工販運大戶的資金需求,早計劃、早投放,不誤農時將貸款發放到農戶手中。

草畜、果菜、煤電、油用牡丹、旅遊是地方政府主導發展的五大產業,也是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該社圍繞“五大產業”等特色優勢農業,將信貸資源向特色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傾斜。同時根據當地實際,對貸款需求在15萬元以上的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林權抵押、房產抵押、動產抵押等多種有效方式,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在農信社的支持下,該縣的黃寨鄉、柏樹鄉、黃花鄉的肉牛育肥產業和蘋果產業,銅城工業園區、錦屏鎮、赤城川區的大棚蔬菜產業迅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解決貸戶擔保難,該社積極創新抵押信貸服務,廣泛推行“三權”(住宅權、宅基地權、土地承包權)抵押貸款,一舉激活了特色農業和富民產業健康發展,趟出了一條農村抵押信貸發展的新路子。

精準發力打響金融扶貧攻堅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如今,扶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中央號召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在深化精準扶貧上下功夫,竭力幫助貧困地區的鄉親們同步享受改革發展的紅利。

年逾五旬的張秉儒是白新莊村的貧困戶,兒子和兒媳婦外出打工,老兩口不僅成了留守老人,而且因爲老張常年患病致使家中貧困。去年秋季,農信社給其發放5萬元精準扶貧款,幫助老張購買飼養了兩頭牛。再過幾個月牛犢就出生了,按目前的行情,一頭牛犢能賣五六千元。“飼養兩頭牛,一年就能收入萬把塊錢,呵呵,日子有奔頭了!”忙着餵牛的張秉儒拍着手上的土笑了。

近年來,農信社按照省上提出的“1236”扶貧攻堅活動以及“1+17”精準扶貧要求,積極與當地黨政及扶貧部門對接,及時制定出精準扶貧小額貸款投放計劃,準確覈定貧困戶,靈活採取“直貸”、“產業帶動”和“帶資分紅”模式,深入瞭解貧困農戶的發展意願和金融需求,科學制定扶貧方案,堅持精準投向,全力支持崇信與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黃寨鄉白新莊村是崇信農信社的雙聯幫扶點,全村277戶共有1240人,其中貧困戶達30戶131人。自實施雙聯行動以來,該社成立了雙聯扶貧領導小組,20名幹部職工和22戶貧困戶結成“窮親戚”,將幫扶工作細化到“面對面、一對一”,幫扶幹部駐紮村裏,深入調查分析該村的產業現狀後,與鄉、村兩級組織共同研究確定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紅牛養殖、旱作農業、勞務輸出等幫扶措施。該社還制定了《聯村聯戶爲民富民幫扶工作計劃》,對雙聯工作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以及任務措施等各個方面作了詳盡規劃。

春播開始後,該社20名雙聯幹部職工捐助4000餘元購買化肥,解決了貧困戶春耕生產肥料不足的問題。該社投資3.2萬元拓寬整修了3.1公里鄉村道路,改變了鄉親們往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環境。並籌集3萬元爲聯繫村修建了村前文化廣場,設立了便民金融服務點,使農民足不出村,就能辦理存取款、轉賬、匯款,領取農村低保、糧食直補、退耕還林等惠農資金。

村民張萬新家裏6口人,因父母常年生病,成了村裏的困難戶。根據老張對發展產業的意願,農信社給其發放精準扶貧款5萬元,支持種植30多畝全膜玉米,還擴建牛棚購買了兩頭能繁母牛,有了穩定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改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崇信縣山大溝深,貧困人口多,減貧壓力不容小覷。

作爲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承貸銀行,該社按照省聯社及地方政府的有關要求,精心部署,明確職責,加班加點、及時發放,確保了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這一惠民工程的順利實施。同時,該聯社爲貧困戶建檔立卡,多方籌措信貸資金,向貧困戶推出了免擔保、免抵押的金融扶貧信貸產品;爲精準扶貧、惠農富民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去年末,該社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472戶7404萬元,順利完成當年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放任務;今年已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844戶9215萬元。

爲了讓扶貧措施更加精準,近年來,該社將金融服務重點向實施精準扶貧工程推進,包括信貸人員駐村幫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信貸支持致富帶頭人創業創新、龍頭企業帶動等。同時,該社將金融扶貧開發從“漫灌”升級爲“精準滴灌”。在確定金融扶貧對象、扶貧措施等方面繼續提高精準度,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惠及貧困羣衆。

今年以來,該農信社早計劃、早安排、早投放,建立綠色通道,確保將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放及時精準。同時將精準扶貧專項貸款與“雙聯”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各類貼息貸款相結合,與富民產業培育相結合,與“龍頭”企業帶動相結合,積極推行“直貸到戶”、“行業帶動”、“帶資分紅”等模式,傾力將信貸資金精準投放到富民產業項目上,實現扶貧貸款精準高效投放。

如今,既符合國家戰略又利於生態保護的富民產業已經爲當地羣衆提供了脫貧新渠道。

爲了破解“三農”產業貸款難題,該聯社創新服務,積極探索林權、農機具、交通工具、農業訂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收益權等抵質押貸款業務,並對支農支小貸款實行利率優惠,簡化貸款流程,提高辦貸效率。

理事長姚鵬表示,扶貧攻堅是“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農村信用社只有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強化金融扶貧主力軍意識,大力實施普惠金融服務,才能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踐行普惠金融服務逐夢現代銀行

去年,崇信農信社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各項業務創歷史最好水平。

截至去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14283萬元,較年初淨增18997萬元;各項貸款餘額87828萬元,較年初淨增24183萬元;存貸款總量、增量及市場份額居全縣金融行業之首。其中:大聯保貸款餘額41349萬元,較年初淨增7065萬元;農戶小額信貸餘額33370萬元,較年初淨增7751萬元;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290萬元,較年初淨增2020萬元;婦女擔保貸款餘額3472萬元;同時百分之百完成了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發放任務。一串數字的背後,凝聚了崇信農信社廣大幹部職工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爲了踐行普惠金融服務,該社按照低門檻、低成本、可複製、可持續的原則,創新信貸支持縣域經濟和富民產業健康發展。今年,該社繼續擴大降息貸款種類,對代理財政、全免社保等惠農資金賬戶收費;加快拓寬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積極改善偏遠鄉鎮、農村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將電商業務與惠農服務終端聯通融合,實現“一機多用”功能升級改造。在全力解決農村中心村全覆蓋和“最後一公里”服務的基礎上,將普惠金融服務向城鎮社區、工礦區延伸。

爲了儘快發行“飛天惠民一卡通”和新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卡,實現財政惠農補貼、居民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資金等一卡通用。該社近年來加大飛天卡業務營銷力度,提高市場佔有率和活卡率。截至目前,該社累計發行飛天卡32157張,累計發行福農卡15808張,實現了農戶全覆蓋。並累計佈設三農終端19臺;累計安裝ATM 機10臺,極大地緩解了櫃檯業務壓力,方便了城鄉羣衆辦理金融業務。

今年,該聯社以“互聯網+”爲引領,以移動金融爲重點,進一步豐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功能,優化POS 收單,大力推廣農村電商業務;同時加快與農信銀“利農商城”對接測試,線上線下齊頭並進,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同時積極開展“金融服務進社區”活動,傾心打造百姓的貼心銀行。

“十三五”是崇信縣農村信用社“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又是實施新的“三年規劃”、加快轉型發展的開局之年。

因此,該農信社牢固樹立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三大戰略”,繼續深化“管理年”活動,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總要求,進一步完善金融扶貧措施,全力支持“一號工程”;積極優化信貸投向,加強對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支持,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創新信貸產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爲加快實現建設現代銀行的“農信夢”,支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理事長姚鵬表示。

春意正濃花爭豔,一池活水潤沃土。沿着汭河畔一路東行,綠茵茵的麥苗,金黃的油菜花;果園裏的桃花奼紫嫣紅,大棚裏的蔬菜綠意盎然,規模化養殖場一字排開,新村民居綠樹成蔭。在農信社的金融活水滋潤下,如今的崇信大地上富民產業茁壯成長,生機斐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