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來看,從流量、物流、品類、品牌各方面來看,拼多多在阿里面前仍是個小個子。拼多多:營收131.20億。

一直以來,阿里巴巴和京東是國內兩家最大的電商公司,兩者廝殺多年勢同水火,然後奠定了阿里巴巴老大,京東老二的局面。如今,京東上下也似乎認清了自己如今的位置,阿里巴巴也習慣了稱霸的滋味。不過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就當兩者默默征伐的時候,卻不料半路殺出個“拼多多”,以一種快速甚至野蠻的姿態入侵了兩者的領地,這是赤裸裸的掠奪以及挑釁,老大和老二相當不爽,老二考慮自身斤兩,決定暫且忍氣吞聲。但是一向霸道的老大阿里巴巴,卻不會估計這麼多,直接轉移狙擊目標,把槍口對準了拼多多。

半路殺出個“拼多多”,阿里巴巴無奈轉移狙擊目標

拼多多的崛起並非在阿里視野之外,阿里在2016年就關注到了拼多多。但阿里CEO張勇當時認爲,未來應該屬於盒馬鮮生這類消費升級業態而不是消費降級的拼多多。而現在,盒馬一年多也就開了50家店,但不到4歲的拼多多,成績已經超過京東,望向20歲的阿里,這對阿里來說是絕對的挑戰。拼多多:營收131.20億;年度活躍買家4.185億;阿里巴巴:營收619.32億;淘寶年度活躍買家6.36億。拼多多勢頭搶眼,從農貨和日雜兩大品類切入,迅速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地區,而阿里雖然在一二線城市坐着頭把交椅,但多年來農村市場下沉困難,拼多多卻迅速搶佔了農村藍海,“農村包圍城市”。這對阿里來說是危險警報。

半路殺出個“拼多多”,阿里巴巴無奈轉移狙擊目標

阿里阻擊拼多多,還有一個富有江湖氣的原因。34歲的蔣凡挑起了阿里電商業務的大梁,統管天貓和淘寶,蔣凡也急需戰績證明自己。蔣凡和黃崢都曾經是Google中國團隊成員,昔日戰友如今電商江湖重逢,已是武力相向。

蔣凡首先從流量開始排兵佈陣。內部調整手機淘寶的流量分配,攬回“9.9元包郵人羣”,重推聚划算這一多年沒火起來的“拼購”模式。繼續在移動端推行“千人千面”的推薦機制;同時利用“淘寶直播”做賣貨直播,而拼多多主要依靠微信支持和廣告獲得流量。

在外部引流上,阿里巴巴主要是通過抖音、快手等導入商品購買,目前超過一半的電商商品來自阿里系,很少商品來自拼多多平臺。社區流量的淘客,還使用雲集、花生日記等。

半路殺出個“拼多多”,阿里巴巴無奈轉移狙擊目標

阿里在物流領域佈局更早更大,通過搭建旗下菜鳥網絡補齊物流短板,並參股“三通”。拼多多相比之下物流家底薄弱,一度使用的是菜鳥電子面單,這使其交易數據信息暴露在阿里的眼中。黃錚基本已無可能再自建物流體系,於是從信息和數據端入手防禦,推出電子面單,這一招頗有些反客爲主的味道,阿里的商家也可以選擇拼多多的電子面單發貨,這或許可以讓拼多多看到阿里的訂單數據。與此同時,拼多多在物流各玩家中周旋,既拉攏親阿里的通達系,又和中國郵政展開更多的合作。

如今拼多多已經站穩農產品領域,但在服裝品類的擴展上,一方面遭遇阿里“二選一”打壓;另一方面拼多多的自身策略也是品牌擴展上的絆腳石,其始終堅持的“低價爆款”路線,讓一些品牌商望而卻步。

目前對拼多多更感興趣的是日化品牌。但國內一家牙膏品牌負責人明確表示,鑑於拼多多上假貨太多,不會考慮進入拼多多。拼多多一直備受山寨和假貨詬病,但有人認爲“要求一個平臺上全無假貨是不可能的,要不要加入平臺,主要還是綜合考慮流量等商業因素。”

半路殺出個“拼多多”,阿里巴巴無奈轉移狙擊目標

目前來看,從流量、物流、品類、品牌各方面來看,拼多多在阿里面前仍是個小個子。拼多多掌門人黃崢曾經在股東信中“炮轟”阿里的“二選一”壟斷行徑,後者曾成功狙擊了京東的品類擴張步伐,而拼多多此刻除了“大喊不公”之外,卻不知有沒有什麼有效的抵禦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