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顧名思義,就是給居民提供便利的店。它們開在小區的居民樓間、辦公樓的底商甚至是繁華的大街旁。昨日,一家名爲“131便利店”的企業宣佈,春曉資本對其進行了40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又一位成員加入了“新零售”的戰局。

快評:又一家企業入局“新零售”,泡沫還有多遠?

131便利店

新零售,這個詞語最早誕生於2016年,雷軍、馬雲等人均有提出,但意義不同。但是從近年發展看,無非就是零售換了一種“新”的形式。比如主打生鮮的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主打“線上線下同價”的小米之家、京東小店,還有主打無人售貨的、24小時營業的等等。

快評:又一家企業入局“新零售”,泡沫還有多遠?

超級物種

然而,新零售搞的如火如荼,有些店鋪卻面臨着“關店潮”。據河南商報報道,“增小販”“淘咖啡”等無人超市在鄭州相繼關店。聯商網消息,猩便利在三四線城市也開始撤店。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也表示“無人便利店就是個僞命題,一定是死路一條。”

新零售的泡沫有多少?消費者對於便利店又是怎麼看的?小編收集到了一些聲音。

某便利店員工:“同時段只有一個人在店,老闆再招的話就不賺錢了。”

北京某大媽:“我不去(某寧小店)的,買菜還是要去大超市,(某寧小店)菜是新鮮,但是太貴了,超市買一塊八一斤,這邊賣四塊多,喫不起的,都是一張嘴,能差多少?臨時買瓶醬油倒還可以。”

北京某白領:“基本每週都會去四五回,買早餐挺方便的,關東煮也很好喫。”

快評:又一家企業入局“新零售”,泡沫還有多遠?

天貓新零售公開課

小編認爲,新零售重在“新”。零售業的發展已經很成熟,但是有特色的零售卻很少。便利店要想發揮自己的優勢,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商品價格貴,那麼服務要到位;便利店無人也可以,但是體驗不能太繁瑣;線上線下同價亦可,但是售後也要有保障。做出自己的特色,提供優質的體驗,總會有消費者爲你買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