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足竅陰 Zuqiaoyin 屬足少陽膽經穴

【定位與取法】在足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坐位或仰臥位,取穴用體表標誌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甲根。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的趾背神經,趾背動、靜脈和趾底固有動、靜脈構成的動、靜脈網。

【功能主治】①通經活絡:偏頭痛,耳聾,耳鳴,喉痹,胸脅痛。②瀉熱開竅:熱病,目赤腫痛,發熱,多夢。 現用於肋間神經痛等。

【操作方法】淺刺0.1寸或刺血。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舉例】配翳風、聽會、外關,有清熱瀉火,通經活絡聰耳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穴位名】膈關 Geguan 屬足太陽膀胱經穴

【定位與取法】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俯臥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與體表標誌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豎脊肌。淺層布有第7、8胸神經後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肩胛背神經,肩胛背動、靜脈,第7、8胸神經後支的肌支和相應的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功能主治】①調理胃氣:腹脹,腹痛,腸鳴,呃逆,嘔吐,飲食不下。②通經活絡:脊背強痛,脅肋疼痛。現用於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胃出血等。

【操作方法】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避免傷及內臟。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舉例】配足三里、公孫,有健脾消積,和胃理氣的作用,主治食慾不振,胃痛,腸炎。

【穴位名】膈俞 Geshu 足太陽膀胱經穴

【定位與取法】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俯臥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與體表標誌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淺層布有第7、8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肋間後動、靜脈支的內側皮支。深層有第7、8胸神經後支的肌支和相應的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功能主治】①調理胃氣:腹脹,腹痛,腸鳴,呃逆,嘔吐,飲食不下。②調理血氣:出血證,血虛證,血瘀證。③止咳平喘:咳嗽,氣喘。④通經活絡:脊背強痛,脅肋疼痛。⑤退虛熱:潮熱,盜汗。現用於貧血,慢性出血性疾病,膈肌痙攣,胃炎,腸炎等。

【操作方法】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避免傷及內臟。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舉例】①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統血,和營補血的作用,主治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②配曲池、三陰交,有祛風清熱,活血止癢的作用,主治蕁麻疹,皮膚瘙癢。

【穴位名】陽溪 Yangxi 屬手陽明大腸經穴

【定位與取法】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起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仰臥或坐位,取穴用體表標誌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前方。淺層布有頭靜脈和橈神經淺支等。深層有橈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功能主治】①清熱利咽:熱病心煩;目翳;目赤腫痛,咽喉腫痛。②通經活絡:頭痛,齒痛,耳鳴耳聾;手腕痛,上肢不遂。③鎮靜熄風:癲狂,癲癇。現用於中風半身不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腕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舉例】配解溪,有寧心安神作用,主治心悸怔忡。

【穴位名】中樞 Zhongshu 屬督脈穴

【定位與取法】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臥位,取穴用體表標誌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10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10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10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功能主治】①通經活絡:腰背疼痛。②調理脾胃:胃病,嘔吐,腹滿,食慾不振,黃疸。③益腎明日:視力減退。現用於腰背神經痛,視神經萎縮等。

【操作方法】斜刺0.5~1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舉例】配中脘、足三里,有理氣和中,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腹滿不欲食,胸腹冷痛等。

【穴位名】中庭 Zhongting 屬任脈穴

【定位與取法】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5肋間,即胸劍結合部。仰臥位,取穴用體表標誌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胸肋輻狀韌帶和肋劍突韌帶→胸劍結合部。布有第6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胸廓內動、靜脈的穿支。

【功能主治】①通脈寧心:心痛。②理氣和胃:嘔吐,小兒吐乳。觀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等。

【操作方法】平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舉例】配中府寬胸理氣,主治噎膈,食反,胸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