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點,從上海虹橋出發,高鐵疾馳三小時,抵達臨海小城。臨海,古代台州府城所在地,保有始建於東晉的台州長城(又稱“江南長城”)。在我抵達的前一日,2019首屆台州府城公共藝術節就在這長城上以“城牆跑”的形式拉開了大幕。清康熙年間,又建甕城,以防洪。緊挨着甕城,有一山,名叫“巾山”,一山有四塔,遙遙可望。山下有一寺,號“神龍古剎”,古剎不遠處,有一紫陽古街,得名於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沿街兩側,商鋪林立,鱗次櫛比,有宋代遺風,呈明清格局。這一次的公共藝術節,這裏就是核心的表演區域。

從5月16日至19日,一連四天,來自法國、西班牙、上海等地的公共空間表演藝術家在此地爲市民和遊客們進行了表演。天氣預報失了準頭,說好的雨水並未如期而至,午後的紫陽古街,溫度在30度上下徘徊,但這絲毫沒能阻止遊人們的熱情,尤其週末兩天,來往行人,絡繹不絕,摩肩擦踵。

公共藝術節的表演從下午開始,一直持續到天黑,每一場演出都引來市民和遊人們的圍觀與跟隨。早在演出開始前,市民們就已經團團圍在藝術家們進行演出前準備的“大本營”外,好奇地隔着鐵馬張望着,期待着。

當《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紅心皇后踩着高蹺,帶着她的撲克大軍從“大本營”中浩浩蕩蕩地走出,人羣中瞬間破開了一條通道,演出正式開始,無數的市民和遊人跟隨着紅心皇后,開始去尋找逃到現實中的愛麗絲。

陸陸續續地,各式公共空間表演在紫陽古街開始了。孩子們驚奇地看着“沒有頭”的《西裝怪傑》起勁地跳起Michael Jackson。不遠處,《綠野仙蹤》中的桃樂絲和她的小夥伴們已經踏上了旅程,瞬間將大人也變成了小孩,衆人拉着獅子的尾巴,就開始了小火車接龍轉圈圈。

巾山廣場上,一個小男孩被邀請上了舞臺,有點慢半拍的他,眼睜睜看着魔術師將一個皺巴巴的紙杯復原,而自己手上的,卻還是皺巴巴的;觀衆更是驚奇地看着魔術師只喫了一小塊紙巾,卻吐出了長達十幾米的紙條!當桃心皇后突然出現在不遠處,觀衆左望望,右看看,一時間竟然不知該留在小王紙身邊,還是去拜見桃心皇后。

從下午到落日西沉,火烈鳥騎士歡快地從觀衆身邊跑過;來自西班牙和山西的舞者在行人周邊起舞;從王爾德筆下走出的快樂王子和《尋找牡丹亭》裏的提線杜麗娘安靜地在遊人們身旁徘徊。

夏日的熱氣逐漸消散,太陽隱去了他的光芒和威嚴,暮靄沉沉,天還未全黑下來,紫陽古街上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光。這時,《巨熊出沒》突然以一種極其夢幻的方式出現在人羣中,巨大的發亮的熊,彈簧高蹺舞者,白裙舞蹈家,組成了日落前後的夢幻組合,再一次引發了市民和隨從的浩浩蕩蕩的圍觀與跟隨。

人羣中,一個約摸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奔跑着超過《巨熊出沒》的巡遊隊伍,一邊跑一遍頻頻回頭,生怕看漏巨熊和舞者們的任何動作,她的眼睛裏閃着專注而興奮的光芒,我猜想着,這一夏日裏的公共藝術表演,大概會在她的生活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在紫陽古街上,觀衆其實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遊人,一類就是當地的居民。遊人們自然是驚喜的,沒有想到來旅遊還能撞見公共藝術節;而當地的居民驚喜之餘,則多了一些淡然。任你多麼熱鬧,老爺爺老奶奶照舊搬了竹椅子,坐躺在路邊的涼蔭裏,偶爾看幾眼演出。更“過分”的是,在臺州城牆清涼無比的興善門內,哪怕不遠處就是熱鬧非凡的演出,他們仍舊四人圍坐,淡然地打着麻將。

正是晚餐時分,辛苦了一下午的藝術家們和遊人們都紛紛開始覓食去了。實際上,遊人們是自由的,他們沿着長長的紫陽古街走着,看着牆上頗有民國和七八十年代風韻的復古書法,走過千佛井,走過清河坊,走過白塔橋頭,從北到南,從南到北,長達一公里的古街兩側,到處都是小喫。

渴了,買一份四處可見的草糊(燒仙草),清甜解渴;餓了,又還沒到飯點,鬆脆的麥餅、軟韌香甜的烏飯麻餈是不錯的選擇,其中極受歡迎、隨處可買的就是這滾燙酥脆的海苔餅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蛋清羊尾和麥蝦。

蛋清羊尾,因取材“蛋清”,形狀似“羊尾”而得名,口感綿軟、香甜,必須必須現做、現炸、現喫;而麥蝦是臨海最具代表性的小喫。將麥粉攪拌成粉漿,然後用菜刀將粉漿一刀一刀“割”下,因割下的粉漿狀如大蝦,故稱爲麥蝦。麥蝦味道十分鮮美,筋道又滑潤,主料麥蝦不變,配料卻是千變萬化,香菇、筍絲、牛/豬肉絲、鮮蝦、蛤蜊等等皆可入料。

喫完了晚飯,太陽終於收起了他所有的光芒,神龍古剎依舊安靜如斯,我坐在寺廟的階梯上,看着城牆變成一道模糊的輪廓,而城牆上三三兩兩的朋友,成雙成對的戀人的剪影,遠遠望去有一種特殊的寧靜感。就在這城牆下的甕城裏,一場名爲《你、我、我們》的動畫默片音樂會開始了。

五個溫暖的小故事逐一出現在幕布上:一隻小螞蟻歷經千辛萬苦鑄造了屬於自己的泰姬陵,獅子和馴獸師和蚊子展開了戰鬥;小女孩爲了救一條小魚,在夢中和釣魚的大叔開始了驚險的追逐;老鼠、貓和狗可以和人類一起拔蘿蔔,享用美味的晚餐;冰天雪地之中的非洲小孩,邀請大象、斑馬、長頸鹿、小鳥到自己的屋子裏圍坐在篝火邊取暖。

有趣的是,默片中的所有音樂和音效,都是由兩位來自法國的藝術家現場進行配樂的,無論是走路、說話、撓癢癢、喫東西等等所有動作,還是片頭片尾曲……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圍坐在甕城裏,友人和戀人們在城牆上遠遠看着,甕城裏的一切,似乎都回到了那個樸素而純真的年代:大家爲了一場電影放映、一場戲曲演出,齊聚,歡笑,落淚。

我看着電影幕布的亮光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影影綽綽的,是孩子們歡樂的笑容,是大人們難得一見的孩子氣。那一刻,因爲藝術,甕城似乎成了一個有魔法的空間,變成了一個極其強烈的情感共鳴場,那一刻,我愛上了這個地方。

-劇終-

野獲

下一次會去哪裏浪呢?

圖片來源主辦方

攝影 臧卞、糯米、三川謹

more:

- 靈 魂 編 輯 部 -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主編:許安琪 &阿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