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坦尼克號上6名中國人倖存,卻被醜化了一百年,現在真相大白

在剛過去的本屆北京電影節上,展映單元的《泰坦尼克號》,掀起了一波不小的回憶潮▼

今年是《泰坦尼克號》上映20週年,作爲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影片令傑克和露絲的愛情深入人心,也令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廣爲人知。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真實的泰坦尼克號,不僅與西方有關,還與6名倖存的中國人有關。它的身上,有一段隱藏了100多年的祕密。

今年5月,一部名爲《六人》的英國紀錄片的部分內容,將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爲觀衆揭開這段塵封的往事。去年,這部紀錄片的預告片在互聯網上播出,已吸引上千萬次點擊收看。

1912年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號,這艘號稱“永不沉沒的”巨型輪船,在它的第一次航行中撞上冰山,於次日凌晨2點20分沉沒於北大西洋海面,超過1500人遇難,僅705人獲救。

《泰坦尼克號》留影▲

據上海《申報》在1912年報道,當時在船上共登記有8箇中國人,災難來臨時,其中2名死在冰冷的海水中,6名死裏逃生。

然而,等待他們的並非是生的愉悅,他們即將面臨一場長達100年的“污名化”行爲。

《泰坦尼克號》的最後,當船沉沒時,電影中展現出來的,是船上秩序井然,婦孺優先入艇逃生,樂隊鎮定自若,不斷演奏樂曲,船上乘客盡顯高貴剛毅之氣。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其實早在電影之前,泰坦尼克號上“讓婦女和孩子先走”的“紳士舉動”就流傳甚廣。

然而,真是這樣嗎?

就此,中國社科院程巍研究員通過翻閱當年海量的媒體報道,寫了一本書:《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揭開這種印象其實是由英國媒體有意造出來的。事實上,此次海難全部七百餘名生還者中,男子佔了一半,而美英男子又在其中佔一大半。按艙室的檔次來看,頭等艙生還率是62%,二等艙48%,三等艙25%。

《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程巍著)▲

根據一名西方倖存者的說法,當時處於一片混亂,所有人都爭相恐後地上船。

那麼這種“紳士印象”又是從何而來?

答案是,英美媒體的聯手炮製。

泰坦尼克”號屬於白星公司,雖註冊爲“英國皇家郵輪”,但公司實際掌控者是美國摩根財團掌門人J.P.摩根。事情剛發生時,英美媒體互相指責,但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旅遊業老闆們對美國報紙大罵英國人不負責任感到很不滿,因爲他們還是希望英國遊客可以乘坐輪船前往美國。

出事那天,“泰坦尼克號”登上了英美各大報紙的頭條▲

於是,英美媒體360度大轉彎,開始聯合吹起船上所謂的“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但這種吹噓要使人相信,必須要有個“反面教材”或者參照物。

這時候,6名倖存的中國人進入了他們的視線。英美媒體接連拋出疑竇:船上有8箇中國人,逃出來了6個,這比例是不是也太高了?

除了奧斯曼帝國的公民,這6名中國人成爲了最大的一組非歐洲或北美乘客。

英美媒體認爲,這6名中國人之所以能活下來,不是因爲勇敢、機智或幸運,只不過是在混亂中以卑劣手段獲得生機。

有的說,他們僞裝成女性乘客,混進婦女中得以進入救生艇逃生;還有人說,他們趁船上一片混亂的時候,偷偷摸摸進入了救生艇。

在媒體的渲染下,這6人成爲了中國人“不守規矩、狡詐、奸滑”的證明,成爲了西方家喻戶曉的反面人物,他們成了所有幸存者中,唯一被鄙視的幾個人。

當時報紙上的相關漫畫▲

1912年4月22日,《申報》也報道了這幾個中國人,稱他們偷偷躲在救生艇底,其中有兩個人還“因搭客疊坐其上,壓爛而斃”。

《申報》也對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進行了報道▲

逃生之後,所有的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都來到了紐約,當地的幫助和人們帶來的溫暖,來慶祝他們的劫後餘生。

唯獨這6名倖存的中國人,沒能進入美國。

根據1882年《排華法案》的規定,第二天一早,他們6人就被帶到埃利斯島,乘坐另一艘船掉頭重新駛入大西洋,向南駛向古巴。

此次之後,這6個人的身影從歷史中“消失“了,他們留給歷史的,永遠只有卑劣者的罪名。

直到100多年之後,一名英國導演亞瑟·瓊斯,用這部名爲《六人》的紀錄片告訴世人,真相,並不是這樣的!

亞瑟·瓊斯曾在中國生活了20年,還有個中文名字羅飛。

大約兩年以前,瓊斯從研究海洋歷史的朋友那裏得知了這6箇中國人的故事。

“泰坦尼克號上有700多名倖存者,基本上都有記錄,(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來自哪個國家、家人是誰,只有這6箇中國人,好像從來沒人知道。”

之後,瓊斯和他的朋友、美國海洋歷史學家史蒂文·施萬克特開始着手查閱資料、尋找證據,希望查清這段歷史,製作一部紀錄片。

根據瓊斯團隊掌握的資料,這8名中國人應該都是來自香港的船員,資料顯示,這8人的登記名分別爲:FangLang、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nLam。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24歲,最大的37歲。

8名香港男子在船上的登記名字▲

他們曾在中國和歐洲之間往來的貨船上工作。抱着移民到美國的想法,他們於1912年4月從英國登上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計劃前往紐約。8人以一張50多英鎊的集體票登船,編號1601,住在三等艙,是船上的鍋爐工。這也是當時鍋爐工們通用的做法。

電影《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人形象▲

那麼,他們究竟又是怎麼逃出來的呢?

據瓊斯瞭解,巨輪出事後,和其他三等艙的乘客一樣,這8名中國人在最後才被從上鎖的閘門放出。在驚恐亂奔的人羣中,他們並不被允許登上救生艇,只得自尋出路。其中2人在逃生過程中不幸遇難。

另外6人中,有5人在船甲板上發現了一條殘破的小船。就是這條其他人看來無法保命的小船,爲他們最後的生還爭取了時間。他們齊心協力,將小船拋入大海,並隨之跳入大海抱着船的不同部位,隨着海浪載沉載浮。

除他們外,另一名中國人、在水面上抱着一塊浮木的方朗(音譯),則很幸運地被唯一一艘返回搜救倖存者的船隻救起。

所以,他們能活下來,絕不是依靠卑劣的手段。甚至在逃生的過程中,這6人在救生船員筋疲力盡時,自告奮勇來划船。

100多年後,瓊斯和他的團隊循着歷史遺留的僅有線索,尋遍了中國、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努力找尋這6人的後代,試圖還原他們的真實故事。

生還者後人接受採訪▲

瓊斯說:

這不僅是一部講述泰坦尼克號倖存者的故事,更是講述一羣非常勇敢的中國人,在那個年代探索外部世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此前是無人知曉的。

目前,瓊斯已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找到了方朗的兒子Tom Fong ,他對導演說,父親從來沒有跟他說過有關這段經歷,他是從一位親戚那裏瞭解到的。

而其他的線索則指向廣東臺山的一個偏遠村莊。

爲了尋找更多關於這6名倖存者的線索,攝製組於去年8月25日上線了尋找線索的網站(whoarethesix.com),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提供信息。

而隨着探訪調查的深入,這6名中國人和他們後代的故事,纔剛剛揭開帷幕。

泰坦尼克號上的8名中國人(含2名遇難者),不應該一直揹着被醜化的罪名。一百多年前,歐美白人社會盛行種族主義,對中國人普遍持以偏見。今天,真相已經浮出水面,應該還他們一個公道!

-end-

歷史真相不應該永沉海底

本期作者、編輯:聶寬冕

原創新媒體制作人員:聶寬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