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再度衝破4000元大關 專家預計未來數月將寬幅震盪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經歷了近一個月的波動後,鋼價再度出現拉漲,衝破了4000元大關。

2018年4月24日,全國24個主要市場螺紋鋼平均價格4008元/噸,較上個交易日上漲58元/噸,其中有15個城市螺紋鋼價格突破4000元/噸,合肥、福州、南昌螺紋鋼價格最高接近4600/噸。

歐冶雲商首席分析師曾節勝對經濟觀察網表示:“此次鋼價是在不經意中漲起來的,略超出預期。其主要原因是現貨面偏強,前面壓制的需求逐步啓動,宏觀數據顯示的房地產和製造業需求比預期要好,鋼材庫存下降的很快。另外,中美貿易戰尚未產生實質性影響。”

曾節勝認爲,鋼價這一波飆漲對下游市場影響並不會很大。目前板材價格上漲相對有限,漲幅較大的仍是建材,下游敏感性不太強。“現在有的鋼廠利潤還高達600元/噸左右,未來價格不應該也不會單向上漲,否則會對下游產生不利,對鋼鐵行業去產能也同樣不利。”他坦言。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噸鋼平均利潤維持在300元-400元,部分鋼廠能賺到600元-700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在200元甚至500元以上。

對於下半年鋼價及鋼鐵行業走勢,曾節勝預計未來數月鋼價應該是在一個寬幅區間震盪。就其影響因素而言,政策性環保因素日漸凸顯。

比如,今年京津冀地區非採暖季限產將成常態,唐山、邯鄲等地已率先出臺非採暖季限產方案。河北省已對衡水、滄州、廊坊、秦皇島、定州等五市進行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回頭看”。江蘇、安徽和山東等多地部分鋼廠減產檢修等。

在業內專家看來,鋼鐵產能尤其是電爐產能的釋放情況也將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儘管去年淘汰落後產能、取締“地條鋼”成效明顯,但隨着電爐的上馬及其產能全面釋放,也將使去產能工作面臨嚴峻考驗。

不過,從近期政策層面傳遞出的信息看,嚴控新增產能、嚴把鋼鐵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關,防止產能“邊減邊增”,仍是鋼鐵化解過剩產能的工作要點。國家要求規範項目備案和置換手續的同時,禁止各地以任何名義備案新增冶煉產能項目,而且要在今年開展自查自糾、嚴禁新增產能工作專項抽查。

引人關注的是,今年5月至6月國家將組織開展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專項抽查,對“地條鋼”死灰復燃、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及違法違規新增產能等情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保持高壓態勢。同時,嚴格執行環保、質量、能耗、水耗、安全等法律法規,加大對鋼鐵行業的執法和達標檢查力度。

新餘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文勇對經濟觀察網說:“目前整個行業的效益還是不錯的,但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防範已關停的企業再復產,嚴控產能在置換中被放大。比如,一百噸轉爐從一地置換到另一地,同樣是轉爐,十年前和現在建的產能是不一樣的,若都這樣置換,那產能肯定會放大。”

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全聯冶金商會名譽會長沈文榮也認爲,國家批准的搬遷調整項目,有些是表面上在做減法,實則是增量,這部分產能將逐步釋放。未來整個鋼鐵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其實有些鋼廠最好的發展途徑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轉型升級,而非搬遷調整。

另外,在他看來,使用電爐鍊鋼可以促進行業節能環保水平的提升,但同時也要考慮廢鋼、電力的匹配問題,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引導。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六部委近日聯合下發《關於做好2018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要引導電爐鍊鋼工藝發展。一方面,鼓勵企業建立大型廢鋼回收加工配送中心,提升對社會廢鋼鐵資源的回收、拆解、加工、配送、利用一體化水平,提高廢鋼鐵資源供給質量。

另一方面,鼓勵鋼企綜合考慮市場需求、原燃料供應、交通運輸、環境容量和資源能源支撐條件,在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前提下,將部分高爐-轉爐工藝轉變爲電爐鍊鋼工藝,促進行業整體節能環保水平提升和品種結構優化升級。

夏文勇認爲,企業應嚴格按減量置換要求實施項目建設,同時須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法規標準,使落後產能徹底關停,控制產能總量。這些資源亦可向優勢企業傾斜,以平衡行業兩極分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