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形自走炮

4月24日,數千名美軍海軍陸戰隊士兵抵達澳大利亞北部城市達爾文,開始了近幾年來美軍在澳大利亞最大規模的駐紮;據美媒報道,這批士兵將在澳大利亞進行爲期六個月的論調部署。以往美軍並不看重在澳大利亞的駐軍,但近幾年來隨着中國區域拒止能力的不斷提高,美軍在第一島鏈內的軍事基地越來越不安全,美國也開始逐年增加在澳大利亞輪駐的規模。

早在2014年12月,美國和澳大利亞簽署兵力部署協議,允許約2500名美海軍陸戰隊輪駐達爾文,但隨後幾年美軍在澳大利亞駐軍的規模都很有限,然而近幾年來輪駐的人數越來越多,有分析人士認爲,這是美軍在變相減少第一島鏈軍事基地的駐軍規模,因爲這些陸戰隊隸屬於太平洋司令部,以往是駐紮日本、韓國或者關島的美軍基地,因此近幾年內美軍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在澳大利亞的駐軍規模。

美軍自奧巴馬時代制定“重返亞太”戰略後就逐漸增加在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而自特朗普上臺後,他似乎並不願意在本質上改變奧巴馬的政策,但是又不想被譏諷爲奧巴馬政策的追隨者,因此在他上臺後不止一次表示要減少駐日美軍的規模,這正好也符合他在大選時一再宣稱要收縮美軍全球部署的承諾。

另一方面,因爲解放軍區域拒止能力的增強,駐日駐韓美軍,乃至關島基地,甚至遠在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基地都在解放軍的火力打擊範圍之內,因此在可能的前線部署太多兵力並不符合軍事部署的常規原理,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收縮防線,部分撤出第一島鏈也就成爲了必然的選擇。

再加上長期維持海外駐軍的費用高昂,雖然駐日或者駐韓美軍的費用中,相當一部分比例是這兩個馬仔孝敬的,但是美軍每年依舊支付大量經費以維持駐軍的開銷;這一點對於商人出生的特朗普而言顯得尤爲扎眼(說句題外話,特朗普雖然是個政治菜鳥,但他可能是這幾十年來美國唯一的一個能夠真正看懂財政預算的總統)。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特朗普無論是明裏還是暗裏減少第一島鏈的駐軍,並非因爲國力的衰弱,誠然美軍現在確實很差錢,但美軍依舊有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費開支,再加上美軍素來軍費浪費嚴重,所以到了必要時候,他們總還是能擠出錢來的。

除了減少前線駐軍是常規的軍事部署調整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一直在強調要求盟友承擔更多的責任。

很簡單,作爲一個房地產大亨,特朗普最熟悉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外包和分包,事實上讓盟友出面打頭陣就相當於外包,這聽上去對美國確實是一個非常划算的模式:把包袱甩給盟友,自己不需要承擔太多的開支;讓盟友去消耗對手的銳氣,然後自己去摘桃子——這聽起來很美妙,但問題在於,如果這樣的話,美國豈不是從“跟我來”變成了“給我上”?

所以這個想法固然很好,可惜國家不存在“生死兄弟”一說,大家都是“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的貨色,當特朗普踢着小弟們的屁股,將他們趕上前線的時候,能保證他們在一心一意的賣命?

喏,安倍這個傢伙,在TPP和鋼鐵鋁關稅碰壁後,不就又開始三心二意了嗎?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