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爲國家象徵的動物們

 

  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 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現在,選擇象徵國家的動物已經成爲一場全民狂歡。人們喜歡把動物身上某些優良品質拿來作爲一種自我激勵,如澳大利亞人把袋鼠作爲國家象徵,是看中袋鼠那種永遠向前跳躍、從不後退的開拓精神。

  在網絡上流傳的動漫短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最近比較火,影片中,中國的形象被擬化成一隻萌兔——和平、人畜無害且聰敏機智。

  不難發現,很多動物已成爲國家的文化元素。在人類歷史中,這些動物伴隨國家的變遷,被賦予文化內涵,有些甚至成爲國家的象徵。

  而如果用一種動物代表一個國家或民族,你還想到什麼?是南亞次大陸的大象、還是非洲大草原的獵豹,抑或是在美洲上空展翅高飛的白頭鷹?

  獅子和獨角獸的爭奪戰

  提到英倫三島,有人說,英國的象徵是隻高貴的雄獅,也有人借用諷刺小說《約翰牛的生平》,把英國看成是一頭脾氣暴躁的公牛。選擇哪種動物來代表國家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其實,關於不列顛羣島的“吉祥物”,熟悉歐洲紋章學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端倪:最明顯的動物象徵不就在皇家徽章上嗎?

  英國王室徽章有兩隻護盾獸,一邊的獨角獸代表蘇格蘭,另一邊的立獅代表英格蘭。根據使用地點的不同,這兩隻護盾獸還會不時交替位置,互相凝視。

  獨角獸是源自《聖經·舊約》中的神話動物,在凱爾特神話中,這種高“顏值”的動物象徵着善良、純潔、愉悅、驕傲、自由和勇敢。在中世紀的歐洲故事中,獨角獸嚮往美好的東西,即便經常陷入少女爲其編織的圈套,但仍舊執着。而那支長達半米、長在前額正中心的螺旋狀角,據稱能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對蘇格蘭人而言,以獨角獸高貴、嚮往自由及美好的個性來代表本民族獨立的性格是再好不過了。所以,在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繼承英格蘭國王伊麗莎白一世王位前,蘇格蘭徽章上的護盾獸一直都是兩隻純白色的獨角獸。

  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記載着,獨角獸是力量強大的生物,但這種素食動物仍有一個巨大的天敵,就是獅子。在傳說的決鬥中,獨角獸的角插進樹木中被困,被獅子咬死。這段故事在今天的英國人看來有些可笑的暗諷意味,因爲英格蘭的官方象徵就是獅子,且盾徽上的獅子還不止一隻。

  說起來,獅子並不是歐洲大陸的原產動物。現在已經絕種的北非獅應該是歐洲人最早見到的獅子,而它們往往是古羅馬鬥獸場中的困獸。由於獅子作爲“獸中之王”擁有的霸氣和勇敢,不少中世紀歐洲國王都喜歡以獅子自詡,除“獅心”理查一世,蘇格蘭國王威廉、法國國王路易八世等也都被稱爲“獅子”。

  英格蘭的象徵就是與紅色立獅形影不離的三隻金獅。諾曼征服後,英格蘭開始使用諾曼底的雙獅紋章,“獅心”理查一世給徽章加上了最後一隻金獅,就成了今天的樣子。

  事實上,對英國而言,很難說清國家的象徵是獨角獸還是獅子。於是,英國就有了那首記錄獨角獸和獅子爭奪王冠的兒歌。而縱觀現當代英國文學作品和藝術意向,獅子和獨角獸也是英國文化中難以繞過的符號。

  

那些成爲國家象徵的動物們

 

  鷹也是人氣王

  在西方文化中,用動物代表國家、民族的傳統承襲自紋章學。有趣的是,在歐洲國家中,使用“百獸之王”獅子作爲紋章圖案比例最高,而位居第二的就是“白鳥之主”——鷹。

  與獅子一樣,鷹同樣是西方文化中淵源悠久的動物,《聖經》中就有“如鷹展翅上騰”的語句。鷹的飛行高度、速度和廣度都在歐洲文化中引申出各種象徵意義,成爲最受歡迎的象徵動物之一。

  俄羅斯一直使用雙頭鷹作爲國徽和官方的象徵。雙頭鷹源自拜占庭帝國時期,爲了體現國家地理變遷,拜占庭帝國把傳統羅馬帝國的單頭鷹改成雙頭鷹,意爲跨越歐亞兩洲。沙皇俄國當年自稱承襲拜占庭帝國衣鉢,也把雙頭鷹帶進俄羅斯象徵體系中。

  如今,雙頭鷹已經成爲俄羅斯最明顯的象徵之一,其樣子也被描述成在國際政治中“左顧右盼”的國家選擇。

  德國也是鷹的“擁躉”。象徵力量和勇氣的黑鷹一直是德國人希望賦予自己的形象。歷史上,德國也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使用雙頭鷹作爲國家象徵。

  作爲冷戰期間與俄羅斯民族爭奪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國,鷹同樣是其國家象徵。

  代表美國的鷹是白頭鷹。這是美洲大陸特有鳥類,性情兇悍、體型大,處在食物鏈的頂端。生活在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視其爲“聖鳥”,一些印第安人會拿白頭鷹的羽毛作爲獎賞。不少用白頭鷹比附美國的人通常還會提到一點:那就是生下來其貌不揚的白頭鷹,在5年後頭部和尾部的羽毛會蛻變成雪白色,展翅高飛後顯得英氣逼人。

  關於白頭鷹如何成爲美國的象徵,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白頭鷹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出現在戰場的上空,它的叫聲伴隨着戰爭的勝利,被稱爲“自由的聲音”。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青睞白頭鷹。美國國父本傑明·富蘭克林就曾明確反對白頭鷹成爲代表美國的動物。他認爲,白頭鷹常食腐肉,還會從其他動物那裏搶奪食物,不是“正鳥君子”,而是一種“懶惰和膽小”的動物。

  按照富蘭克林的意思,應該把另一種鳥作爲美國的象徵:火雞。

  

那些成爲國家象徵的動物們

 

  海狸(資料圖片)

  爭議與狂歡

  類似富蘭克林這種對國家象徵動物“指手畫腳”的做法還有很多。

  在加拿大,人們傳統上用海狸代表國家,因爲海狸曾經是加拿大最爲重要的商品,在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不少歐洲人拿海狸皮來製作帽子,這使很多冒險者來到加拿大定居,做起海狸皮生意。

  另外,海狸性情溫和,喜歡在水裏活動,游泳時的樣子也十分逗趣可愛。於是,在二十世紀70年代加拿大政府正式把海狸作爲本國的象徵。

  不過,有些加拿大人卻不喜歡海狸,稱這種小動物“缺乏高貴氣質”,就是“一種牙齒有缺陷的老鼠”。他們要求把國家象徵改爲象徵力量和勇氣的北極熊。

  事實上,無論怎樣考究歷史去確定一種代表國家形象的動物,都逃不過爭議和揶揄。比如有人就一定要把俄羅斯看成是一頭一身蠻力的熊。但更多的時候,一國被賦予動物形象,更像一件約定俗成的事,如法國的象徵高盧雞。

  

那些成爲國家象徵的動物們

 

  “高盧雞”最早成爲法國的象徵更像是一個玩笑。在地理位置上,法國是古羅馬時期高盧地區的一部分。由於拉丁語中的“高盧人”與“公雞”是同音詞,於是法國的敵人在中世紀把這一稱呼送給了法國人。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人修改貴族撰寫的史書,把法國曆史追溯至古高盧。高盧雞就不可避免地成爲法國的非官方象徵。法國人開始給高盧雞附會一些優秀的品格,例如警醒、勇敢、驕傲,並用高盧雞代替法國貴族的金鳶尾花紋章,用以體現法國人的革命精神。

  當代社會,選擇象徵國家的動物已經成爲一場全民狂歡。人們喜歡把動物身上某些優良品質拿來作爲一種自我激勵,如澳大利亞人把袋鼠作爲國家象徵,是看中袋鼠那種永遠向前跳躍、從不後退的開拓精神。

  而在新西蘭,人們把無翼鳥鷸鴕“幾維鳥”看成是國家的象徵,因爲在毛利傳說中,“幾維鳥”爲了保全樹木而犧牲了自己的翅膀,只能生活在陸地,這種犧牲精神是新西蘭人看重的美德。同時,新西蘭人也願意用“幾維鳥”來代表自己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

  當然,國家象徵的地位並不是沒有競爭。比如,有人就把正在蹦極的綿羊當做新西蘭的象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