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个人因私外出的很少,出差就是机关单位工厂派人外出开会、外调、参观学习、采购等公差。我一直在工厂搞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所以厂里每次组织去外地参观学习,技术交流,国内外设备产品展览都少不了我去参加。

那年代出差是个美事,尤其是京津沪南方大城市,顺便能逛一逛,开开眼界,还能买点当地没有的东西,人人都争着想有个出差的机会。对于经长出差的人,也不是件好事。那年代出差补助低,长期住外地采购每天伙食补助8毛钱。除此,外出参观学习开会等,都是每天补助5毛钱。常住采购员都拿都个煤油炉,在旅店过道走廊自己做饭吃。我有时也一月半载的走,不固定,只能在饭馆吃,每天两顿饭(那时都不吃早餐)个人都记帐,不仅不能超支5毛钱的补助,而且还的节省出一部分。

丰镇去北京硬座火车的票8.5元,坐晚上车过12点不坐卧铺百分之五十归个人,为挣这4.25元宁可不睡熬一夜。所以,有夜车从不坐白天的车。出差补助少,出差的人都捡点汽车票,捡汽车票也有窍门,多捡点二三毛大票,少捡5分的票,一百张才5块钱,报帐单上不好贴。众到处捡,別老在一个地方捡,掉地上踩过的別捡,擦不净容易被发现。

作者与同事在天安门前留影

70年代北京控制流动人口,去北京办事得从自治区办公室换进京介绍,不重要的事换不了。去京办事总的想办法住店。我们一下火车就买反程预售票,预售票能住三天,到期去车站卖了,再买一张预售票,这样就能住下来。后来我们单位一个同事的叔叔在前门红旗旅店工作,以后就不用介绍登记能直接去住。有进京介绍北京住旅店也得先去旅店介绍处登记,全北京旅店都由旅店介绍处掌握,退几张床介绍几位,队一排几十米,有时候你正排到窗口没床位了,排一整夜队是常事。

谁出差总免不了逛逛公园商店,看看名胜展馆。那时候故宫门票1毛钱不分馆,全看。主席纪念馆、人民大会堂、动物园门票都1毛钱,其它景点不收门票。农展馆、军事博物馆、天文馆5分钱门票。进天文馆一看见星星月亮就迷糊,放完了也醒了。一路公交车东西长安街1毛钱,城郊车2毛钱,地铁车票1毛钱坐到头,新奇,我们买张票不出站来回坐,看地铁站。

作者与同事在中山陵前留影

当时,和南方城市相比北京物价还是高,南方还是富裕些。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公园景区都不收门票,饭也很便宜,粮票也是象征性收点,二两一碗面你都吃不了。我和梁生山从杭州市场每人买了十斤糯米不要粮票,去温州、上海、北京一直背回来。

作者与同事在杭州留影

作者在上海留影

物质亏乏的年代丰镇有些商品更希缺,单位有个出差的,尤其是南方大城市,同事朋友亲戚都想让你捎点东西,衣服布料,糖果鞋帽五花八门谁也不好拒绝,出差成了驮驮的驴,回来下车还的有人接。我曾给同事捎过杭州油布雨伞、黄油布、天津翻毛皮鞋、洗衣服搓板。后来出门就不敢声张了,愉着走。

作者与同事在苏州留影

公有制年代,给单位买材料配件都办托收。办事了买东西多少钱如实开票。少收钱多开了票,结帐售货员的贴钱,没一点掏空,。出差再节省也超支,回家总的给孩子老婆买件衣服,父母买点吃的,靠捡点汽车票远补不了。出差前带的钱报帐总归不夠,没办法!趴帐上吧,做计划分月扣还。因此常出差的还不完的欠款。

作者:陈杰运,1945年出生于丰镇,曾在砂石厂、汽车配件厂、合机厂、一塑、四塑等企业工作任职。工匠出生,擅长技术活。下岗后自谋职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