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企業“退城入園”的進程中,在安全環保問題上並不是有了保護傘,可以高枕無憂。反而需要更加提高警惕,戴上緊箍咒。

頭部企業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祕書長楊挺指出,從2015年開始,行業內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在下降,2019年一季度,規模以上的化學工業企業數量減少了1800家。在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大量園區外的企業數量發生了變化。隨着園區化趨勢逐漸明朗,園區化工企業數量逐漸減少的形勢還將進一步延續。

競爭不只是在化工企業的入園名額上,化工園區本身也在整治潮中,在安全環保的大前提下,只有保持規模,才能將全產業鏈成本壓縮到極致,形成化工產業的成本優勢。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所做的全國性統計調研,截至2018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爲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7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57家,省級化工園區351家,實際化工園區266家,全國已形成石油和化學工業產值超過千億超大型園區14家,產值在500-1000億的大型園區33家,產值100-500億的中型園區224家,產值小於100億的小型園區405家。

5月2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發布了2019中國化工園區30強名單。

已評選出的化工園區30強在2018年實現石化銷售收入總量2.55萬億,佔全國石化產業銷售收入的20.6%,其中前10強實現石化銷售收入1.34萬億,佔比10.8%;化工園區30強在2018年實現利潤總額2115.8億元,佔全國石化利潤總額的25.2%,其中前10強實現利潤總額1191.3億元,佔比14.2%。化工園區30強利潤率爲8.3%,高於全行業平均利潤率6.77%這一數值1.5個百分點。

“我們寄希望化工園區走在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前列,成爲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這是因爲化工園區已經成爲全行業規模化、集羣化、一體化發展的典範,不少化工園區都在對標世界一流化工園區,追求跨越式的發展,特別是惠州大亞灣、上海、南京、寧波等綜合性石化產業園區,以及林東能源化工基地,中國化學新材料嘉欣園區,江蘇高科技孵化園區等特色專業化工園區都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相對成熟,單位產出率較高,規模效應明顯,具有站在全行業高質量發展最前列的基礎和條件,就像世界一流化工園區跨越的潛力和前景,我們對整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充滿希望和期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黨委書記表示。

但是,李壽生也指出, 當前,我國化工園區在高質量發展中仍存在的重大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產業特色不突出。由於總體規劃的缺失,又加之發展經濟任務的急迫,不少化工園區功能定位不明確,產業佈局不合理,主導產業不突出,缺乏產業特色,甚至還存在低水平重複建設、同質化現象明顯的問題。產業特色不突出是導致資源、資金、市場分散的重要原因,也是導致核心競爭力缺乏優勢的重要原因。

記者在榜單發佈的現場注意到,30強名單一公佈,就有一些聲音質疑,爲何沒有上海化學工業園。楊挺表示,今年上海化學工業園沒有參評,是因爲園區去年發生過事故,主動要求退出參評。這代表了一種風向,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提高。

危廢處置問題待解

因爲企業的生產一直髮生變化,有時,安全環評也未必起到預防作用。

李迪表示,321事故就是一個典型。它一開始是一個固廢庫,根據一般固體廢物標準儲存,但當它開始儲存危險廢物的時候,它變成了危廢庫的時候,適用的標準就不一樣了,因爲它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然後當它的危廢儲量超過五噸的時候,它實際上性質變成了爆炸品倉庫。爆炸品倉庫對於外界距離的要求又和前兩者不一樣,但是問題在安評環評的時候,它實際上它是固廢倉庫。

“實際上由於它的危廢產生了積聚效應,動態變化形成了重大危險源,而這個是我們監管中的重大的挑戰。這類積聚效應很難被發現,然後會帶來很大的危害。”李迪表示。

危廢處置一直是化工企業安全的重大隱患。2017年,環保風暴席捲全國,危廢處置設施缺口大的情況得到了關注,危廢產業投資加速,但依舊存在缺口。

2018年5月11日,生態環境部集中約談廣東省廣州、江門、東莞,江蘇省連雲港、鹽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和浙江溫嶺等7市政府,要求加強固體廢棄物及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傾倒行爲,依法問責相關責任人員,切實壓實責任,加快解決問題。

其中,連雲港市中央環保督查整改不力,針對督查指出的灌雲、灌南縣化工園區危險廢物儲存量多、環保風險大的問題,江蘇省督查整改方案明確要求在2017年底前減少危險廢物庫存。但督查發現,兩縣化工園區危險廢物儲存量不降反增,2017年儲存量是2015年的兩倍。

惠州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勇認爲,現在危廢處理主要從政策下手,在江蘇,規定“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產廢量大的單位自建危廢處置設施,但問題是,“抱孩子”需要有能力和條件,危廢的存儲和處置風險都很大,技術門檻高,是否應該讓更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另外,某些省市危廢項目立項備案和環評批覆下放到區縣級環保單位,雖然“大幹快上”的做法可以迅速增加處置能力,但把准入條件放寬卻會催生更多規模小,技術薄弱的處置企業,運營風險大大增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