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科馬海峽吊橋,是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的兩條懸索橋。這裏建過兩座橋。第一座塔科馬海峽大橋,綽號舞動的格蒂,得名於它在風中會像波浪一樣擺動;第二座塔科馬海峽大橋,則被稱爲:強壯的格蒂。

第一座塔科馬海峽大橋於1940年7月1日通車,非常戲劇性的是,該座大橋四個月後被微風摧毀,而這一幕正巧被一支當時在此進行外景拍攝的電影隊記錄下來,並在隨後流傳開來,在科學界和工程界引起了強烈震動。

第一座塔科馬海峽大橋,當時爲美國第三長的懸索橋,一度被稱作“工程界的珍珠港”。如今這座大橋出現了在許多橋樑、結構或物理課程的課堂上,成了教師們的反面教材。

大橋原設建設規劃是將7.6米涳的鋼樑打入下方的路面使之硬化,但是著名的金門大橋設計師和顧問工程師,建議採用2.4米深的淺支持梁。他的方案使鋼樑變窄,並且使大橋更優雅,更具觀賞性,同時也降低到建造成本。最終莫伊塞夫的設計方案勝出。

該橋的建造成本爲800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爲5千多萬。淺支撐梁的決定最終在不久的將來被證明是造成橋樑坍塌的重要原因,從而使大橋經不住風的侵襲。從一開始,大橋的振動就使之聲名狼藉。輕度至中度的風就可以導致大橋來回搖擺,中心的擺動可達每4到5秒幾英尺,司機在橋上行駛可以明顯感覺到橋的擺動。

一名在橋樑坍塌事故發生時成功地逃離的人稱,當他駕車開到橋上時,大橋開始來回劇烈晃動,當他意識到時大橋已經嚴重傾斜,車失去了控制,他急忙剎車並棄車逃離。他靠手和膝蓋爬行,爬行時耳邊充斥着混凝土撕裂的聲音。當他跳到安全地帶時,回頭一看,大橋和他的車一起墜入海里。

大橋被摧毀的畫面被拍攝下來後,美國國會圖書館選定保存在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這段震撼人心的視頻被譽爲“在文化、歷史和審美學方面有着重要意義”。這段珍貴的電影膠片目前仍然對學習工程學、建築學和物理學的學生起着警示的作用。

現在的大橋以開放的桁架和加固的支柱設計並重建,並且開設通風孔讓風通過。它於1950年10月14日通車,因爲造成前橋坍塌的共振問題已經被新設計所解決,所以當地居民給予了大橋新的綽號——“強健的格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