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這樣吧,美麗的貝阿特麗絲 · 羅斯柴爾德,以及她的財富、她的驕傲、她的品位與任性——至今還在遠遠俯瞰着大海,獨自傲兀地立着。“我記得莫里斯 ·艾弗魯西夫人的臉——也就是貝阿特麗絲·羅斯柴爾德。

曾經世上最豪富的女人怎麼住:她的傲兀,她的任性

夏洛特 · 貝阿特麗絲 · 羅斯柴爾德 1864 年生在巴黎。她姓羅斯柴爾德,對,就是那個羅斯柴爾德。

這個着金幣與債券光輝的姓氏,令我們不難想象她少年時的生活。19 歲那年她嫁給了 34 歲的俄羅斯銀行家,敖德薩出身的莫里斯 · 艾弗魯西。連爲她歌功頌德的人們都承認,莫里斯長得不好看,家門也不夠宏偉。這個婚姻的起點,據說是貝阿特麗絲愛上了莫里斯,但另一種說法是:

偉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需要在俄羅斯帝國投資界裏,有個自己人。

婚姻持續二十一年後,貝阿特麗絲與莫里斯分手。他們的分手儀式在巴黎舉行,恢弘盛大到有荒誕意味。原因無人知曉:感情不合、年齡差距巨大、莫里斯馬廄的臭味,還是他賭馬輸掉的 1200 萬法郎(購買力折到今日的 3000 萬歐元)?無所謂了。貝阿特麗絲在 40 歲時成爲了一個豪富、自由而不再年輕的女人。

38 歲時,貝阿特麗絲拜訪了丈夫的表親特奧多爾 · 雷納克先生,看見了他的新工程:在尼斯的蔚藍海岸里維拉——納博科夫在《洛麗塔》裏,讓 12 歲的男主角在這裏見到了初戀——面對地中海,建一個希臘式別墅。受此靈感啓發,貝阿特麗絲開始建一個屬於她的別苑:在距離尼斯老城 20 分鐘的海岬上,三面環海的所在,建屬於她的羅斯柴爾德別苑。

貝阿特麗絲的品味很是微妙。羅斯柴爾德別苑的前花園,布着羅馬式小天使與羅馬拱柱,然而門楣的細緻雕工卻有西班牙味道;大廳布成文藝復興時的威尼斯姿態,大理石柱子的原料從意大利維羅納運來,爲了承重而特意加入的幾根鋼鐵柱子,另加灰泥,裝扮成大理石模樣。面海的左廳裏,放着 18 世紀洛可可風的傢俱,傢俱直線腿腳,另有專門打橋牌用的桌子;朝海的地方,落地窗挹取陽光與海景,另加一個希臘式雕塑;地毯則是路易十五時期的,當時天下只有四塊,三塊毀在了大革命時期:要知道,掛毯藝術在法國屬於文藝復興前文明瞭,是給怕冷的城堡領主用的。這條地毯的陳放,多少體現出貝阿特麗絲的意思了:

不管是否有用,放着再說。

 

 

門廳是 16 世紀威尼斯風,各路小房間大體是 18 世紀洛可可到新古典主義法國風。清新式奢華,也容易看出主人是女性,是個有教養的古典範兒女性,而非路易十四那種純男性的、土豪金的、捲曲粗壯的巴洛克風骨。

但房子本身,還不是全部。

威尼斯大宗匠提耶波羅的穹頂畫,法國宮廷大師布歇的小作品;各路雕塑名家的作品混合,安託瓦內特王后用過的各類飾品。中國漆器與屏風。萬森堡皇家陶瓷廠出來的陶瓷精品收藏。房子是奢華,有錢儘可以造;藏品卻是自內而外透着驕矜富貴:許多作品的收集,依賴的不只是眼光和財力,還有人脈——並不是誰走到威尼斯去,就能拿兩幅提耶波羅回來的。

屋外有花園。在三面環海的山上造一個小型凡爾賽,很容易見出貝阿特麗絲的野心。在理當是小特里亞農的地方,貝阿特麗絲建了箇中國和日本式花園,建了日本枯山水。這意思是,她是個國際範兒的人,同時,還是很古典——衆所周知,中國風在法國最受歡迎的,還是 18 世紀。


 

是的,大概她就是希望給人這個印象:她是一個 20 世紀的安託瓦內特王后吧。

最讓普通人氣不忿的,大概是她有一個單獨的寵物房間,有兩個精工雕刻的椅子,專門給她的愛犬坐;有一個桌子,專供她喜歡的猴子。如果稍微想一想“我一個 21 世紀的人,全部傢俱還不如一條 20 世紀的狗坐的椅子值錢”,很容易讓人氣結——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貝阿特麗絲曾經給她的狗們辦過一次婚禮,其方式,一如她與她那位不成器的丈夫分手。宴會奢華,高朋滿座,冠蓋如雲,爲她的兩條小狗祝福。這是她的作風。

她好賭、騎馬、航海,直到年近七旬還親自開汽車。她的許多愛好很男性化,任性到動人。她建起了這個宮殿,然後每逢冬天便來。她舉行舞會,炫耀財富和品位,在三面環海的南方自己扮演安託瓦內特玩兒,直到六十九歲逝世。

詩人安德烈 · 福基耶曾如是寫道:

“我記得莫里斯 ·艾弗魯西夫人的臉——也就是貝阿特麗絲·羅斯柴爾德。一張一塵不染的清秀面孔,被銀髮包圍。她總是穿着優雅的藍色,搭配同色系的絲帶,小狗趴在她的腳下。出生在一個無限豪富的家庭中,並沒給她帶來很奢靡的派頭,除了她舉行那些華美的派對時。我記得尤其是,一個夏天的夜晚,我們有幸看到,在她的花園,她的豪宅對面挹取了大海的景色,沐浴在月光下,安娜 · 帕夫洛娃(傳奇芭蕾舞演員)和着肖邦的舞曲起舞。”

那是所謂“美好時代” Belle epoque ,是財富與品位最後一次珠聯璧合,然後便是一戰和二戰,便是接踵而來的一切。就這樣吧,美麗的貝阿特麗絲 · 羅斯柴爾德,以及她的財富、她的驕傲、她的品位與任性——至今還在遠遠俯瞰着大海,獨自傲兀地立着。

 

 

 

 

她終生沒有孩子,不是因爲不想有,而是她的丈夫傳染了她某些糟糕的病症,所以他們的婚姻,實在糟糕得一無是處。在她逝世不久,對她的人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種想法非常通俗,甚至帶點兒惋惜:貝阿特麗絲畢竟是個女人,所以她生命後期的瀟灑任性,是因爲婚姻生活太糟糕了,需要一點彌補。

但我個人推崇另一種說法。她的朋友們的筆記和書信,大多在陳述這麼個觀點:她就是天生任性,她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王,她並不需要一段婚姻來成就她。只是在她婚姻的那段時間——19 歲到 40 歲——她並不自由,沒法展現自己的本色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