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Keepland兩個月了,線上平臺的線下路徑走得通嗎?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4月24日報道(文/薄冬梅)

經過前幾年快速發展後,健身APP迎來了避無可避的問題,那就是商業化。當前,健身APP主要的商業化探索包括電商、廣告等,在這種“常規”的商業變現模式之外,Keep推出了Keepland進軍線下。

作爲互聯網起家,可以說擁有最大用戶量的平臺,Keep此舉可以說是在線健身平臺進行商業化探索的路徑之一,且具有典型意義。

Keepland的路徑是什麼? 這家試營業+正式營業已經兩個月的實體店會給Keep這樣的線上平臺帶來怎樣的未來?

線上平臺的商業化探索

“全民健身熱”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在這一輪熱潮中,獲益最多的可以說是Keep、FitTime、悅動圈、樂動力等線上健身平臺,不僅獲得資本力挺,也收穫了大量用戶。

在“全民健身熱”之前,健身的實施主體是傳統健身房,它們面向的主要人羣更多的是專業人羣(有錢、有閒、有健身需求或者熱愛健身),有一項數據說這些人羣佔比大概在30%。而隨着中國全民健身熱潮的出現,大量的小白用戶也有了許多健身需求,Keep等線上平臺主要吸引並迎合的正是這些消費者的需求。

而隨着這場熱潮的深入,衆多小白用戶成了健身愛好者,他們的經濟實力也有了提升,如何進一步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同時,KEEP等在線平臺經過幾年發展,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用戶資源和產品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品牌及口碑,平臺如何實現進一步發展?

在這兩個因素作用下,進一步業務探索,實現商業化落地成爲這些平臺的選擇,私教課程、賽事活動、廣告電商等成爲它們的選擇。

比如,咕咚選擇的是廣告、電商、企業服務(企業員工運動管理),悅動圈選擇的是廣告、電商、企業服務(爲公司提供流量、技術、運營方面支持),FitTime選擇的是電商、課程服務販賣,內容社區起家的KEEP選擇的是在已有用戶資源上實現進一步的產品化、實體化。

Keep創始人兼CEO王寧曾在3月份的2018戰略及新品發佈會上宣佈對KEEP產品進行全新升級,並圍繞KEEP打造一個科技互聯的運動新生態。圍繞APP,KEEP打造了兩個全新的產品,Keepland正是其中之一。

Keepland目前全國只有一家,落地在北京華貿購物中心,於3月21日正式對外營業,算上試運營,至今已運營兩個多月。它採用小團體的授課方式,每個課程容量在20人、24人,每天排四節或者六節課(以最近一週爲例,週一到週四每天六節課,週五到週日每天四節課),輔助智能臂環、視頻、電子屏等;用戶單次付費,價格分爲59元、79元、139元等。

近年來,線下健身市場也並不平靜,出現了超級猩猩、光豬圈、Liking等同樣按次付費的新健身模式。與這些平臺相比,起家線上的Keepland的線下模式是什麼,能否打通?

商業模型待探索

曾經有機構分析了新型健身房的成本結構,其中除房租、物業、水電等固定成本外,私教工資、操課工資、銷售成本佔很大比重,總計約有38%,同時這部分成本無法進行規模化攤銷。

與之相比,Keepland不同的模式則有了不一樣的成本結構模型:重課程研發、教練導致後端成本高,由於APP的用戶量大而銷售環節較輕。Keepland業務負責人範筱向獵雲網表示,當前Keepland共有10個課程,其中6個由KEEP自主開發,4個從外引進,MIXT正是由KEEP自主研發。本週還會再上線2個自主研發課程。

人力成本方面,Keepland業務負責人範筱透露,從業務結構上來看,Keepland可以被分爲後臺、中臺、前臺,前臺指的是店面人員(運營、前臺、保潔等),中臺部分指的是控制運營策略人員,後臺指的是內容、教練等。其中,13個教練中,部分爲全職教練(keep員工),另一些是跟keep簽約的人員。

簡單按照每週36節課、每節課59元(最低價格)、24人(最高人數)、每月四周來計算,Keepland每月正常流水越在20萬。如果按照這一數據,不考慮可長期可攤銷成本,只從前端來看,這一數據是可以保證盈利的。

不過當前Keepland針對初次用戶推出了1元體驗活動,不能確定實際流水。同時,Keepland的模式決定了後端較重,短期並不容易盈利,需要規模化攤銷。

關於具體的運營情況,keep方面也沒有過多透露。範筱表示,今年Keepland的主要任務是打通Keepland模式,而非短期盈利。所以收入、盈利等指標並不被其看重,更看重的是滿課率和復購率。

據介紹,自2月份試營業以來,Keepland的滿課率保守在90%以上,一般在95%以上;訂單復購率次周的40%以上,所有訂單的復購率在80%以上。

對於Keepland來說,需要等到門店規模化之後再談盈利問題。範筱表示:“我們開了多店之後成本一定是邊際降低的,所以在單店的時候儘量把時間和空間利用效率提到最高,在這種模式下儘快複製。”

以內容研發成本和教練的人力成本爲例,後臺內容研發出來的課程可在多個店開設,教練會在多個店間帶客,這意味着,這些成本可以經過規模化之後被攤銷。

今年,範筱透露稱,Keepland會在北京開設新的線下門店,採取不同的模式,比如升級店、旗艦店等。同時也可能開放儲值卡功能,也會有一些產品包開放給用戶,包括訓練營、減脂營等。甚至Keepland的進一步想象空間還包括納入服裝、健身設備等。

至於效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Keepland今年主要的任務正是探索商業模型。範筱表示,在一個店面滿課率、復購率做好之後,推廣向其他店,然後探索在這幾個店之間如何實現動態平衡,如何進行資源配置、人員配置,需要怎樣的內容開發支持,最終經過MVP驗證後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型。

作爲線上平臺的商業化路徑之一,線下實體這一路徑尚未成熟,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3425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