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片名翻譯大致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像《小兵張嘎》裏面的胖翻譯,咱就不二次創作了,給主子捎個話,騙片西瓜混口飯喫,而已;另一種是《讓子彈飛》裏的葛師爺,大家都知道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驚喜,但還是要抑揚頓挫強化語氣,個性點的方言也得用上,總之要刷新你世界觀,拿別人媳婦不當外人也不當外星人。但是從根裏講,這些不過就是一件入鄉隨俗、因地制宜的差事,翻譯好壞,一看完片自有分曉。

 

 

《熊麻吉》(臺),這部電影是2012的驚喜之作,勝在讓可愛的泰迪熊說髒話,做盡下流齷蹉的勾當,港譯取其精華,意譯爲“賤熊30”,給人一種王晶喜劇的錯覺。臺譯吸收了影片的宅劇特色,取其名爲“熊麻吉”,“麻吉”來自英語“match”,也就是般配、默契、好基友的意思,片中的沃爾伯格與泰迪熊就是一對好基友,基友也是宅劇必不可少的元素。

 

 

《殺客同萌》(臺)/《天姬戰》(港),“Sucker Punch”是句俗語,可以翻譯爲“出其不意”,導演扎克·斯奈德解釋過片名跟故事的關係,但無論港譯臺譯內地譯都懶得查閱典故,那就自由發揮吧。內地的《美少女特攻隊》非常土,像SHE主演的電影;臺譯的亮點在“同盟”與“同萌”的諧音,因爲女主角們確實很萌;港譯就是在胡來了,“天姬”像是生造出來的詞,而且發音近似“田雞”。

 

 

《皇上無話兒》(港),港人娛樂精神超強,不管啥場合都要捏把一下權威,才能想出“皇上無話兒”這麼扎眼的翻譯。想出這個點子的老兄肯定特別得意,說不定都跟親朋好友炫耀好幾輪了。“無話兒”道出了國王天生的結巴毛病,但觀衆未必關心這個。因爲它還有另一層意思,可能會誤導一部分人,以爲《國王的演講》說得是李公公篡位當了皇上,或者皇上轉行當了太監。

 

 

《愛情藥不藥》(臺),這是一部以偉哥和安妮·海瑟薇的全裸出鏡爲賣點的電影,翻譯出日本動作片的氣質也不奇怪,誰料到大家又開始裝文藝。“愛情藥不藥”像是印刷錯誤,必須看過全片才知良苦用心——要不要喫藥和要不要愛情。

 

 

《希魔撞正殺人狂》(港),內地譯爲“無恥的混蛋”或者“無恥的雜種”,這是最接近昆汀的原片名,用罵人話招攬觀衆就挺雷人了,誰想到還有《希魔撞正殺人狂》這樣的海外版。這句話大概是想說希特勒和殺人狂相遇了,有點弗萊迪大戰鐵血戰士的感覺,還帶着點愛情故事的意境。其實都不搭,最重要的是不夠酷,怎麼聽都像是爛片,這也是港譯的特點,內地譯法則像是政協委員。

 

 

《拼命戰羊》(港),《摔跤手》的港譯“拼命戰羊”有點滑稽,錯不在“拼命”,因爲摔角手都很拼命,問題出在“戰羊”,這是角色的綽號,英文叫“The Ram”,即沒有閹割的公羊,不管什麼羊,在中國人看來都是很菜的動物,氣勢上就輸了三分,你怎麼不叫HELLO KITTY呢?老美對羊無偏見,他們有支美式足球隊就叫聖路易公羊。

 

 

《一百萬零一夜》(港) ,把《貧民富翁》意譯爲“一百萬零一夜”,顯然是在借用《一千零一夜》的典故。電影和書之間至少有三個相似之處:它們都有故事集的形式,都有成人童話的感覺。

 

 

《太空奇兵·威E》(港) /《機器人總動員 WALL·E》(內),皮克斯的動畫有約定俗成的譯法,香港愛用“奇兵”或“反斗”,比如《海底奇兵》,《反斗車王》,大陸習慣用“總動員”,這些很可愛的詞兒都是爲了突出動畫片比較鬧騰的特點,可說是各有千秋。相對來說香港的“奇兵”更加靈活。

 

 

《美國處男之孔雀開屏》(港),得找人跟好萊塢說一下,千萬不能給成系列的片子改片名。比如《美國派4》,就在“ American Pie”後面加個數字不行嗎,換成“American Reunion”之後,又一次激發中國人的想象力。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港) ,內地老老實實的將皮特朱的定情作直譯爲《史密斯夫婦》,港譯不出意料地用力過度,怕觀衆聯想起《克萊默夫婦》那樣的家庭情感劇,加上個“決戰”,告訴大家這是一部動作片。將“史密斯”的姓氏和“夫妻”合在一起的用法比較俏皮,也使得已經很囉嗦的片名變得沒有那麼囉嗦了。

 

 

《型男飛行日誌》(臺)/《寡佬飛行日記》(港),港譯和臺譯的後四個字相差無幾,“型男”和“寡佬(單身漢)”看起來不太搭,其實都是在描述影片的男主角,著名的“鑽石王老五”喬治·克魯尼,只不過一個關注了“鑽石(型男)”,一個關注了“王老五(寡佬)”,那還不如叫“有型寡佬飛行日誌”。內地影迷習慣稱其爲《在雲端》,聽起來更有檔次,像是能得奧斯卡的片子。

 

 

《那些年》的英文名直譯過來莫名其妙,“你是我眼中的蘋果”,肯定會有人拼命回憶哪一段出現蘋果了。或者,男主角是喬布斯的粉絲,他把女主角比作蘋果公司的產品,說明真得很愛她。其實在英語中,“Apple of My Eye”是“心中摯愛”的意思,這樣整句話就好懂了。“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就是“你是我的心中摯愛”。

 

 

《麥兜噹噹伴我心》,麥兜心真大啊,給自己起了個“The Pork of Music”的外國名字,套用了“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的句式,而且劇情都有關買口條的兒童合唱團,可以翻譯成“豬肉/豬排之聲”吧。老外有可能看出這是一部音樂片,覺得是美食片也不奇怪。

 

 

《大笑江湖》,塞爾喬·萊昂內的《無名氏三部曲》,老爺子後來還監製了名爲“My Name is Nobody(無名氏)”的意大利西部片,是《西部往事》的未過門續集。《大笑江湖》很會自嘲,也說自己是Nobody,並融入了耐克廣告語“Just Do It”的感覺,組合成聽起來特有範兒的“Just Call Me Nobody”。

 

 

《黃金大劫案》的英文名“Guns and Roses(槍炮與玫瑰)”來自一支搖滾樂隊,據甯浩說中文名也該叫“槍炮與玫瑰”,因爲這個樂隊在他眼中是理想的象徵。《黃金大劫案》本身也有關理想,說得是二混子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但怎麼看都不像是甯浩理想中的電影,想想他經歷過的一些事,這片子從頭到腳都透出一股憂傷。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是典型的中式英語,導演蔡尚君說這是七十年代對《毛主席語錄》的生硬翻譯,“正因爲生硬,我一直認爲它粗糲生動,具有無形力量。”《人山人海》也應該是一部有力量的電影,講了哥哥千里追兇,爲弟報仇。老外更有可能將其理解爲兩個地名,一個叫“人民山”,一個叫“人民海”,就跟每個城市都有叫人民的廣場一樣。

 

 

聽《唐山大地震》的片名,容易以爲這是一部以特效爲主的災難片。其實大場面只發生在開頭短短的幾秒裏,重點在地震對人的影響。所以英文名“Aftershock(餘震)”更加合適,當然這裏的餘震震動的不是房屋,而是受傷者的心。

 

 

《夜宴》有個現成的英文名“中國版哈姆雷特”,大概是覺得不好賣,畢竟武打戲比莎翁有市場,才起名爲“黑蠍子傳奇”,一聽就讓人覺得緊張興奮,覺得會有大事發生。只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黑蠍子是誰,是那些戴面具的怪人嗎?其實啊,這片完全可以叫做“馮小剛拍得張藝謀電影”,沒文化的老美可能還以爲是《英雄》的續集,肯定特想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