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詩經*蓼莪》-父母在,家就在,你多久沒回家看看了?

真知堂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詩經*小雅*蓼莪》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他是孔子收集的先秦時期的各國詩歌的精華集,後被尊爲《六經》之一。《蓼莪》是其中的一篇。餘幼時頗好傳統文化,然忙於俗務,一直沒能靜下心來細讀。近歸田畝,得以展卷自娛,讀到本篇,心有慼慼焉,乃試爲小文釋之,以表拳拳思親之意。

開篇寫到,“蓼蓼者莪,非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歌開頭採用比興的手法。從一種野生的植物,莪蒿開始,寫到自己的父母。“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什麼意思呢?爲什麼要用莪蒿這種植物起興而言父母呢?

我們先要對詩中所說的幾種植物有所瞭解。

莪,音e,莪蒿的簡稱,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像針,花黃綠色,生在水邊。嫩莖葉可作蔬菜。也叫蘿、蘿蒿、廩蒿,因爲它抱根叢生,很像幾歲的孩童粘着連着父母的情狀,所以歷來被人稱爲"抱娘蒿"。

蒿,即青蒿,一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幼苗可食用。

蔚,即牡蒿,「釋名」齊頭蒿。 時珍曰∶《爾雅》∶蔚,牡 ,蒿之無子者。則牡之名以此也。諸蒿葉皆尖,此蒿葉獨 而禿,故有齊頭之名。

知道這些了,詩歌就好理解了:長得高高的蒿子啊,不是莪而是青蒿。哀傷我的父母啊,生下我過分辛勞。長得高高的蒿子啊,不是莪而是牡蒿。哀傷我父母啊,生下我過分勞累。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瓶子打碎了,是罍的恥辱。沒有父母的人活着啊,還不如死了。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沒有了父親,我可以仰仗誰呢?沒有了母親,我可以依靠誰呢?我出門的時候心懷憂愁,我回家了,家裏空蕩蕩的,就好像沒有回家。父母生我養我,小時候抱我育我,我想報答父母的恩情啊,皇天后土的恩情都比不上。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南山險阻,風吹得正勁。大家沒有過得不好的,我爲什麼過得這麼悲苦。南山險峻,風吹得呼呼的,大家沒有過得不好的,我卻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到最後。

詩人,不知道是誰,也不知道是哪裏人。但是,此詩讀來,如果懂了,誦讀之時,難免潸然淚下。春天野外看到高高的青蒿,仔細分別卻不是我熟悉的抱娘蒿。想起我的爹媽呀,你們生我養我是那麼辛勞。你們的養育之恩,宛如皇天后土,我不能報答。山上起風了,我的爹媽呀,你們你不在了,我活着有什麼意思呢?

寫到此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我也年逾四十,父母都已八十許了。前年父親八十大壽,我萬里歸家,去年父親八十正壽,我卻羈旅行畔,不得親奉。古人有云,父母在不遠游遠遊則仕。我從二十多歲出門謀事,至今已近二十年。然事業未成,功名未就。至今漂泊異地,身無長物。父親母親,家國家園,何日得歸?何日得孝?

年歲既長,幼時喪大父,近年喪外祖母,祖母,大舅,四舅。親戚凋零,如樹秋來剝葉。雖爲人世之常,親臨己身,卻是難事。因新浪徵文,得草此文,播傳孝義於天下,然念及己身,流連在外,不能奉親於堂,親伺湯藥,父母恩難報,豈不悲哉?!

痛哭有感,乃爲文曰:

紅顏易老,我心悲傷。

思之慼慼,念之惶惶。

白水生春,西樓遠望。

高山仰止,衰發還鄉。

哀我父母,傷心老老。

悲我華髮,早生鬢上。

汲汲相望,心有所往。

煢煢獨處,聽雨斜陽。

我生之秋,夜寒風冷。

我悲之春,凍地哀傷。

何以忘之,以酒以醪。

何以思之,以心以腸。

爸爸,媽媽,不孝兒想你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