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情,做的好就不說了嗎,但是如果做的不好的話,那可能會對我們本身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可能影響婚姻,可能影響事業,可能導致公司的倒閉。在說一個我自己的事情,前兩天我買了個打印機的墨,最後安裝上去並不兼容,其實我也不知道是自己機器有問題還是什麼,因爲原裝的墨盒裏面墨汁還有很多,但是卻提示沒法打印。

這究竟是自己的問題,

還是社會中:

被人影響的關係?

這就相當於是:

在問:

是雞先生了蛋?

還是蛋生了雞?

其實這個問題嚴肅起來說,真的很嚴重。

我舉幾個例子啊:

比如說在婚姻問題上,

有些被世人成爲媽寶男的男生,就會在:都已經把女朋友帶到家裏了,見了家長了之後,因爲爸媽不同意最後就和女友分手的。

不堅持主見!活該你被誤導!

在比如說,在高考選擇專業問題上,

有些情商低,對社會也不夠了解的所謂學霸,聽完班主任的建議後,在自己喜歡的專業和班主任建議中,選擇後者的

還有就是,在創業路上

不堅持主見!活該你被誤導!

因爲創始人經驗不足,身邊也沒有什麼見世面很高的專業導師,最後就胡亂聽取合夥人並不靠譜的建議,最終將項目方向帶歪,於是出現虧損,甚至最後企業走向倒閉的。

諸如此類,被人誤導的案例實在太多。

也許,你身邊就有很多,

也許你自己也曾經經歷過?

不去掌控心智,別人就會佔領它。

我說一個自己的親身經驗。特別傻屌,到現在我還是想去把當初誤導我的人KO一頓。

​但是說起來,我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

誰都希望自己是個天才,擁有超強的判斷力,但是爲什麼反而我們卻總是被人誤導呢。

那段時間是我特別忙碌,也壓力山大的時候,人嘛,疲倦的時候總是希望依賴別人,我也是一樣。縱使老說自己一個人很能扛事情,縱使說自己自控力多麼的高,卻仍然沒有幸免:最後我乾脆就放棄了思考。

有次正當面臨專業考試,一邊又需要努力去工作,新公司老闆說進來工作就“必須”購買股權。然後就會發放分紅。

當時我下意識的找了同學去商量——甚至家裏人都沒有去通知。結果也因爲盲目信任同學,最後我根本不假思索就買了股權,萬把塊錢也不少!

不堅持主見!活該你被誤導!

——其實:常識上來說,就連大學生都知道,參加工作公司不應該問員工要錢,否則很有可能就是騙子,就是在非法集資。

結果盲目的我中招了,很久之後離職之後才知道:原來股權我完全有權利拒絕,我給的錢——和收到的工資比比,竟然比我工資多很多,最後這個錢至今還在維權中,還沒有拿回來。

究竟我們爲什麼會被這樣的誤導?

怎麼就隨便的信任別人?

最後,這個提建議的同學:也並沒有爲我的損失負起責任啊!!!

是我扛下所有的後果啊!

下面在舉幾個例子。關於看書和消費。

最近,我在用行動:踐行極簡主義和斷舍離。

我在達目標軟件上面更新很多關於斷舍離的,我做人,消費,穿衣搭配的一些個人想法。

而關於看書,去年的時候我就覺得,爲什麼總覺得很多書裏的觀點是錯的——尤其那些不是大佬的,尤其那些只是誇誇其談而沒有真正實踐經驗的。甚至很多大佬的書,今年發現:居然誤導我非常嚴重。就這樣我也盲目信任了。

去年深刻的認識到這點:我決定,即使是書,也不能隨便取代我自己的主觀想法,否則我還是我嗎?

書籍的作用,在我看來是用來增長智慧的,如果我盲目的選擇相信,而換句話說思想影響行動,行動造就未來。

那麼我的未來,究竟我還能做主嗎?

書籍應該是處於輔助的位置,而並不能本末倒置。

今年我看極簡主義的書,看到了和我想法驚人相似的一些言論:如果根本不帶想法的看書,只是在確認和自己想法類似的結論,是根本作者的思維在走——而不是自己有主見。

大意是說:真正的能提高我們的看書方法——是需要加上自己判斷,加上親自的實踐,然後纔可以得到更加適合自己的方法的。

心理學上面,對此也有很多的研究。

其實從實踐上看,這樣的事情在真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從衆心理(conformity behavior),

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羣行爲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衆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爲方式,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衆,所以從衆心理是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

不堅持主見!活該你被誤導!

在說一個我自己的事情,前兩天我買了個打印機的墨,最後安裝上去並不兼容,其實我也不知道是自己機器有問題還是什麼,因爲原裝的墨盒裏面墨汁還有很多,但是卻提示沒法打印。

最後賣家看看出問題了,怕我鬧事,就給我建議可以在7天內無理由退貨。關鍵賣家的廣告頁面寫着:和XXX打印機兼容,但是結果我的機器提示這個並不兼容。

由此可以推理得知:他們的產品很有可能就是有問題。

正如上面那句,當我們無法掌控自己思想的時候,當我們丟失自己主見的時候,別人就會給我們建議。

賣家也是很陰啊,難道我不可以直接收貨——然後評論差評,在淘寶進行維權嗎。其實是完全可以的。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也能很好的說明我要表述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身邊的人會不知不覺的替代我們的主見,就連大明星姚晨也是——在事業最好的時候,聽從別人的建議去生孩子去了,結果差點就丟失自己一線女星的地位,好在後來拼命爬上來:靠着《都挺好》還是翻身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婚姻走到不理想的結果,到底離婚還是選擇繼續過下去,身邊人的建議又開始來左右我們的主見了,但其實最後日子開心還是痛苦,這種滋味到底還是你自己在承受着。

被誤導?

還是堅持主見?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情,做的好就不說了嗎,但是如果做的不好的話,那可能會對我們本身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可能影響婚姻,可能影響事業,可能導致公司的倒閉。

也可能導致很多的問題。

所以。

聽取建議和選擇拒絕,這個問題得三思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