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型130毫米艦炮

  B-13型130毫米艦炮,是蘇聯在1936年定型的130毫米50倍徑單管艦炮,這種艦炮,主要作爲驅逐艦的主炮來使用。不過也會被安裝在內河炮艦、佈雷艦和其他輔助艦艇上。另外也會被當做海岸炮、列車炮來使用。

  1929年,蘇聯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130毫米45倍徑潛艇甲板。後來,在原型炮出現之前,計劃發生了變化,從潛艇甲板炮變爲驅逐艦用的艦炮。1932年,按照新規格開發的艦炮被設計出來,它與1929年設計的甲板炮最大區別就是,火炮身管倍徑從45倍徑變爲50倍徑。1934年至1935年,新型130毫米艦炮在靶場試驗時,發現了它存在的問題,後來進行了修改。1935年,該炮開始批產,被安裝在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和憤怒級驅逐艦上。

  B-13型130毫米艦炮的炮塔,採用非封閉式。彈藥室的揚彈機構與炮室是分開的。該炮採用分裝式彈藥,沒有采用金屬藥筒,而是直接採用硝化棉藥包裝藥。有專門的緊塞具,其主要部件是裝在炮閂閂體上的一個氣密墊,由石棉浸油脂壓制後包帆布。當裝填底火。火炮在擊發後,發射藥燃燒,氣密墊在壓力的作用下膨脹,把炮尾的縫隙堵塞,以達到封閉效果。但這種設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長時間射擊,炮膛過熱的話,藥包在沒有金屬藥筒保護的情況下,可能會在關閉炮栓前出現自燃情況,造成傷亡。

  該炮的制退裝置,安裝在炮管上下兩側。駐退機爲節制杆式,位於火炮上方。復進機爲氣體液壓式,位於火炮下方。該炮在任何角度都可以裝彈,但仰角超過25度的時候,會影響裝填。另外,炮尾左側設有輔助裝彈裝置。

  B-13型130毫米艦炮,全重爲12.8噸,俯仰角爲負10度到正45度,炮塔裝甲爲13毫米,

  射速爲每分鐘6至8發,炮彈重量爲33.4千克(這個重量爲M1928型高爆彈),最大射程爲24600米,炮口初速按照炮彈不同,可分爲845米/秒(M1911型榴彈)和870米/秒(M1928型高爆彈)。

  B-13型130毫米艦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驅逐艦的主炮。該炮一直生產到1954年,累計產量超過千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