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全媒体行动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

一带一路上的安徽人

在之前的报道中,我们知道安徽荃银种业在孟加拉国推广杂交水稻16年,为了给当地的农民提供优质的种子,公司每年都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驻扎在当地农村,在水稻的繁育季节,给予当地农民全面的技术指导。

早先报道戳↓↓↓

今天,公共频道孟加拉采访小组就将带大家认识一位叫樊勇的小伙子——他是荃银今年驻扎孟加拉国的技术主管,我们公共频道的记者到达的时候,他已经在这里住了整整145天。

让我们跟随镜头,去看看他的故事。

↓↓↓

视频更精彩

◆◆

异乡农场相逢家乡面孔格外激动

◆◆

到达BADC莫都坡农场的时候,我们在偶遇了从集镇上买晚饭回来的樊勇。看到来自家乡的面孔,樊勇有些激动。

见到分别多日的同事廉成业,顾不上寒暄,两人就聊起了地里的收割情况。

处理完收割机故障,我们跟随樊勇来到了他在农场的住处。

这间20平米不到的小屋,就是远在3000公里外的又一个家。农场经常停电,对樊勇来说,在38、9度湿热的高温天气,冲一个畅快的热水澡,也成了一种奢侈。

对樊勇来说,一日三餐则是另一种考验。适应不了当地的饮食辛辣,能吃上一碗中国泡面,便是舌尖上的享受!

五个月的稻种繁育期,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没有上下班时间,电话24小时开机,只要接到种植户的求助电话,便随时顶着烈日出门,为当地农民解决难题。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当地的贫穷和落后,而樊勇,却总是给我们讲起他眼中不一样的孟加拉国。

◆◆

莫都坡农场里唯一的中国人

◆◆

镜头前的樊勇是个腼腆的大男孩,五天的拍摄,我们记录到的只有他默默工作的身影,从未听到一句辛苦,或者想家。

150天,他是农场里唯一的中国人,寂寞的时候,只能通过翻译软件,和农场的保安李东聊天。

■■■■■

孟加拉小伙,农场的保安李东是樊勇在这里唯一的朋友,李东这个名字也是樊勇根据孟加拉语给他起的中国名字。

得知两天后樊勇即将回到中国,李冬也非常不舍。

采访瞬间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

对樊勇来说,

在艰苦的条件下能洗个热水澡;

在不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时,能吃上中国的泡面;

在寂寞的异国他乡能有朋友和你聊天,

就已经是一份难得的奢侈!

这是一带一路中,

一个非常平凡的,安徽人的身影。

但是他在异乡的点点滴滴,又是那么让人牵挂……

“一带一路”,对樊勇而言,

就是日复一日地穿行在2000英亩的稻田,

就是烈日和暴雨下的坚守,

异乡的友情,

就是用中国技术为孟加拉

带来优秀种子的

沉甸甸的责任!

点下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