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您總能通過“最美地月合影”搜索到這張照片。一張幾十K的照片要等上20分鐘。

原標題:您知道嗎?最美月背與地球合影原片是紫色的!

這是一張非同尋常的“同框照”

鏡頭聚焦在月球背面

地球被置於背景中

月球“紋理”清晰,皎潔依然

地球蔚藍,令人神往

這張《科學》雜誌上刊登的照片

被外媒評論爲迄今爲止最好的地月合影

而您總能通過“最美地月合影”搜索到這張照片

它由中國的龍江二號衛星拍攝

“出品人”是清一色的90後大學生

您知道嗎?

這張照片的原片

是紫色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1996年出生的泰米爾

在近期《瞬間中國》節目中

爲我們還原了同框照的“拍攝現場”

揭開了美麗照片背後

另一番動人的真相

22X42毫米

微型相機爲相距38萬公里的地月合影

2016年

泰米爾加入哈工大業務無線電俱樂部

剛開始製作的龍江二號衛星

在UV通信模塊的最前部分

有一個22X42毫米大的缺口

可以放一個相機

微型相機電路板上

一個裝插件的方塊

刻着泰米爾喜歡的歌手的名字

相機很小

不管是重量還是泰米爾能畫電路板的面積

都被嚴格約束

最開始設計程序時

還常常因爲內存不夠

一拍照就死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

泰米爾和團隊成員

都在做優化拍照程序的工作

從2016年夏天到2018年5月

從元器件選型、原理圖繪製

到PCB板上面元器件的排布以及裏面的走線

再到設計拍照程序、儲存方式、傳輸方式等

一羣90後大學生組成的“夢之隊”

要完全自主地

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太空夢”

由於相機鏡頭沒有紅外濾鏡

所以照片都會稍微偏紫紅色一些

大學生們不斷地對照片進行校正,降低紅色

地球才逐漸變成了我們所熟悉的藍色

月球也呈現出淡黃色

但是不管怎樣校正

都沒辦法將月球的顏色從嚴重過飽和狀態

調回原本的樣貌

最終泰米爾與同伴們

用黑白色呈現月球

照片要“一條一條”地接收,接收一張甚至用一兩週時間

全世界愛好者一同等待

“那種焦灼其實更像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擺在自己面前,但是被一塊布蓋住了,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麼,然後慢慢地把它揭開的那種感覺。。。。。。”

泰米爾之所以這麼說

是因爲這張最美地月合影的加載方式

太磨人了

照片在回傳時被裁成許多小包

一個小包就是照片上的一條

(涉及到SSDV算法)

所以也要一條一條接收照片

一張幾十K的照片要等上20分鐘

甚至一兩週

最後從約80張照片中

挑出了這張“最美地月照”

焦灼的等待遠不止接收照片

……

遙遠的太空中

龍江二號衛星在飛快地沿着軌道運動

月球背面

地球和太陽的電磁干擾被屏蔽掉

這裏能比較清晰地觀測到宇宙背景中的電波

而龍江二號要做的正是射電天文學觀測

龍江二號原來的全名爲

月球軌道編隊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

單星質量只有47千克

能在這麼小的體量上

用很少的資源完成這樣的工作

各個系統協同讓衛星保持良好穩定的狀態

本身就是一項挑戰

這也是全球首個獨立完成

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

拍攝這樣的同框場景

需要一定的測算

哈工大微小衛星團隊在地面上進行仿真

通過軟件模擬衛星能夠拍攝到的畫面

然後找到合適的時間點

規劃任務,執行拍照指令

最終通過全球地面站

把相片從月球軌道上下載回來

地月合影並不是龍江二號的唯一作品

此前龍江二號還拍到過火星和摩羯座的合影

受到廣泛關注

全世界的無線電愛好者

通過VHF/UHF業餘頻段實施下載

獲取了微型CMOS相機拍攝的大量地月合影和

火星與摩羯座天區、月面雲海地區等圖像

“最美地月合影”一瞬間

凝聚着無數人的心血

嫦娥“小夥伴”將於7月撞月自毀

最美“追月人”追夢不止

2018年5月,龍江二號衛星伴隨着

嫦娥四號中繼通信衛星發射

2019年7月左右

也就是再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龍江二號衛星就會撞月自毀

在它結束“生命”前

還要拍攝更多照片

而當時

參與龍江二號發射的

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的小團隊

將繼續心懷宇宙,讓視野更高更遠

現有的成績、世界的關注

激勵着他們勇往直前

如今,這個年輕的團隊已經投身新的項目

太空探索之旅道阻且長,對於他們來說

一切纔剛剛開始

未來,不可限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