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在深化上海“北大門”建設上再進一步。4月26日下午,“2018滬通科技合作推進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和南通簽署了《滬通科技創新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和滬通科技合作集聚區、滬通科技創新智庫、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南通分中心以及滬通創新券跨區域使用試點等4個合作子協議,明確了雙方協調、聯動、推進的頂層設計和具體任務。

簽約儀式現場

同時,“滬通跨江協同創新推進辦公室”在上述會議揭牌,雙方將加快召開“滬通跨江協同創新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推進辦公室正常運作,確保聯絡協調、銜接落實到位。

滬通跨江協同創新推進辦公室掛牌

江蘇省科技廳副巡視員景茂在會上表示,滬通科技合作,對提升長三角合作水平發揮着示範引領帶動作用。江蘇省將全力支持滬通科技系統創新的工作,在政策傾斜、工作指導方面,支持南通和上海科技資源共享共用、合作交流;支持南通與上海共建新興研發機構,實施科技攻關,助推南通高質量發展。

目前,上海和南通的科技創新合作已有不少成果。在2017年度列統的南通市624項產學研合作項目中,與上海的合作項目117項,佔比18.75%,比2016年度提高了4.23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底,南通與上海共建了51家創新資源合作平臺載體。其中,大院大所9家;科技合作園區13個;科技服務平臺16個;科技合作基地7個;政府共建的研發中心6家。在此次大會上,有20個滬通產學研合作項目進行了集中籤約。

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表示,長期以來,南通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剛剛達到江蘇省平均水平,這南通GDP總量居江蘇第四的“阿喀琉斯之踵”。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南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

基於上述考慮,南通決定把滬通科技合作,作爲每年“深化北大門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四個系列活動之一。在落實合作方面,陸志鵬說,要充分認識南通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與上海加強區域創新協同,增強創新要素配置能力離不開與上海高校院所合縱連橫、分工協作,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滬通一體化發展邁向全面深化的階段。

在人才方面,陸志鵬強調,南通要加強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學習研究。“能夠複製的要及時複製,能夠推廣的要及時推廣,能夠簡易的要更加簡易,使我們的政策更豐富、更健全、更可操作、更有針對性和競爭力。”

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陸志鵬說,要在現有“創新券”、“通創幣”、重大成果轉化獎勵,產學研合作50%後補助,國家和省資助的重大科技項目配套支持等基礎上,構建企業初創、成長、發展不同階段的政策體系。他鼓勵南通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與高校院所共同開展前瞻性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研究,提前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發,實現高新技術或重大成果在通就地轉化和產業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