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缺鋅

【黃瓜缺鋅】

【黃瓜缺鋅】

(1)主要症狀 葉片較小,扭曲或皺縮,葉脈兩側由綠色變爲淡黃色或黃白色,葉片

邊緣黃化、翻卷、乾枯,葉脈比正常葉清晰。 心葉不黃化。植株類似病毒病症狀。

(2)發病原因 除土壤缺鋅外,出現缺鋅的原因還有土壤磷素過高,在土壤速效磷

含量過高時,黃瓜容易出現缺鋅症狀。另外,土壤pH值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鋅,但呈

不溶解狀態,根系不能吸收利用,也會造成缺鋅。光照過強可使黃瓜缺鋅症狀加重。

(3)防治方法 避免土壤呈鹼性,施用石灰改良土壤時注意不要過量。如發現黃瓜

表現缺鋅症狀,可以用0.l%~0.2%的硫酸鋅或氯化鋅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在下茬定植以前每畝施用硫酸鋅1.0~1. 5千克。

黃瓜缺鉬

症狀 葉片小,葉脈間的葉肉出現不明顯的黃斑,葉色白化或黃化,葉脈仍爲綠色,葉

緣焦枯。

病因 土壤中鉬的可供給性與土壤的酸度有密切關係,土壤酸性強,鉬的可供給性降低。

防治方法

①施用鉬肥 將鉬酸銨、鉬酸鈉、三氧化鉬、含鉬玻璃肥料或含鉬礦渣施入基肥,其

中鉬酸銨、鉬酸鈉也可進行葉面噴施。

②施用石灰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來中和土壤酸度,可提高鉬肥肥效。土壤酸度

下降後,土壤中的鉬的可供給性提高,能夠提供較多的鉬來滿足(或部分滿足)黃瓜對鉬的需

要。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鉬肥時,要與施用石灰以及土壤pH值一起考慮,才能獲得最

好的效果。

③均衡施肥 鉬、磷、硫三元素間存在着複雜的關係,相互影響並相互制約。鉬、磷、

硫的缺乏常會同時發生。在農作物對磷和硫的需要未滿足以前,可能不表現出缺鉬現象,施

用鉬效果也較差。在施用磷肥以後,植物吸收鉬的能力增高,鉬肥效果提高。所以施用磷肥

以後,最容易出現缺鉬現象。磷肥與鉬肥配合施用,常會表現出好的肥效。硫也會加重鉬的

缺乏,在施用含硫肥料以後,容易出現缺鉬現象,但是情況與磷不同,一方面硫酸根與鉬酸

根離子爭奪植物根上的吸附位置,互相影響吸收;另一方面含硫肥料使土壤酸度上升,降低

了土壤中鉬的可給性。錳過量會阻礙黃瓜對鉬的吸收,導致鉬的缺乏。

黃瓜缺銅

【症狀】 缺銅時植株節間短,全株呈叢生狀;幼葉小,老葉脈間出現失綠;後期葉片呈粗綠色到褐色,並出現壞死,葉片枯黃。失綠是從老葉向幼葉發展。   

【發生原因】 土壤中的銅很難移動,黏土和有機質對銅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因此,在黏重和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上,很容易發生缺銅現象。   

【防止措施】

每公頃施15~30kg的硫酸銅做底肥;葉面噴用硫酸銅3000~3500倍液。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種元素的缺乏症狀係指單一元素缺乏時的典型症狀,但實際上很難觀察到這樣典型的症狀。這是因爲黃瓜生長過程當中要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所表現出的症狀往往是綜合影響的結果,有時會是2種或2種以上元素營養失調引起的。在作目測診斷時,必須注意到同一種元素缺乏程度不同時,其表現症狀也不一樣。另外,栽培管理不當、病蟲爲害、藥害以及不良環境條件,都可能使黃瓜的植株生長出現異常。這樣就使得缺素症的診斷更加複雜化。因此,在作營養診斷時,需要充分地做好調查,仔細分析,如能結合土壤和植株分析,綜合加以判斷,纔有可能做出比較可靠的結論。另外,當已判明爲一元素缺乏時,又不能盲目地加大缺乏元素的補施量,必須考慮到各元素之間的平衡與作用。如磷能促進對氮的吸收,但磷過多又會阻礙對鋅、銅、鐵的吸收、運轉和利用。因而,在增施磷的同時,又應適當增加鋅、銅、鐵的施用。同時,在進行微量元素噴施時,又需加入一定的尿素,以避免葉片出現臨時性的黃化。

黃瓜缺鐵

症狀 葉片發黃,首先表現在生長旺盛的頂端,即生長點新葉鮮黃,新生黃瓜皮色

發黃。

病因 目前,我國多數地區缺鐵現象不嚴重,多是因其他營養元素投入過量引起的鐵

吸收障礙,如施硼、磷、鈣、氮過多,或鉀不足,均易引起缺鐵。因鐵和葉綠素合成有關,因此,缺鐵表現爲葉片黃化。

防治方法 每667平方米缺鐵土壤追施硫酸亞鐵5千克,對缺鉀土壤補鉀也能促進植

株對鐵的吸收。缺鐵對蔓和瓜生長雖影響不大,但會降低瓜的商品性。

黃瓜缺錳

症狀 錳在黃瓜體內不能移動,所以缺錳的症狀首先從新葉開始。首先表現爲葉肉失綠,

葉脈仍爲綠色,葉脈呈綠色網狀。葉肉凸起,葉脈間凸起的部分形成失綠小片,性質不規則,

以後失綠小片擴大相連,葉片皺縮,生長停止。

病因 我國北方多有大面積的石灰質土壤,尤其是質地輕,通氣性好,有機質少的石灰

質土壤中,錳的供應往往不足。南方很少出現缺錳現象。

防治方法 作爲應急措施,可葉面噴施0.2%~0.3%的硫酸錳或氯化錳,並加入0.3%

的生石灰,每10天1次,連噴2~3次。對於缺錳的土壤,定植前可每667平方米施入6~

10千克硫酸錳。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的緩衝能力。

黃瓜缺鎂

(1)主要症狀 保護地冬春茬黃瓜進入盛瓜期後易發生,症狀表現較爲複雜,尤

其是不同程度的缺鎂症狀差異較大。通常,先是葉片主脈間葉肉褪綠,變爲黃白色。褪綠部

分向葉緣發展,直至葉片除葉緣或大葉脈頂端保持一定程度的綠色外,葉脈間均黃白化。後

期,葉脈間全部褪色,重者發白,與葉脈的綠色形成鮮明對比,俗稱之爲白化葉(參見本書

黃瓜白化葉部分)或綠環葉。病葉早枯,對產量影響很大。

(2)發病原因 黃瓜植株進入盛瓜期後,對鎂的需求量增加,此時鎂供應不足易

產生缺鎂症。缺鎂可以是土壤中缺少鎂,或土壤中本不缺鎂,但由於施肥不當而引起鎂吸收

障礙,造成植株缺鎂。鉀過量或磷缺乏都會影響植株對鎂的吸收。氮肥偏多對鎂的吸收也有

影響。鈣多也易造成缺鎂。

(3)防治方法

①改良土壤 避免土壤偏酸或偏鹼。

②合理施肥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量施用化肥。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配

合,勿使氮、鉀過多,磷不足。鈣要適量,過多易誘發綠環葉。特別注意肥料不要一次過量、

集中施用。

③合理澆水 避免大水漫灌。土壤溼度過大可降低根系對鎂的吸收,而鎂也易隨雨水、

灌溉水流失。

④嫁接育苗 用黑籽南瓜或南砧一號作砧木嫁接黃瓜。注意,黑籽南瓜種子原產於

南方山區,北方地區繁殖黑籽南瓜種子時,因氣候和成熟期等原因,種子質量很差,因此,

北方地區菜農不要自己繁殖黑籽南瓜種子。

⑤葉面噴肥 發病初期,葉面噴施0.5%~l.0%的硫酸鎂水溶液,或含鎂複合微肥。

黃瓜缺鉀

症狀 植株 生長緩慢,節間變短,葉片變小,初期葉片呈銅色,邊緣變成黃綠色,

葉片捲曲,嚴重時葉緣呈燒焦狀乾枯。主脈凹陷,後期葉脈間葉肉失綠並向葉片中部擴展,

隨後枯死。失綠症狀先從植株下部老葉片出現,逐漸向上部新葉發展。瓜膨大伸長受阻,比

正常瓜短而細,容易形成尖嘴瓜或大肚瓜。

病因 土壤砂性強,有機質含量低,有機肥施用量不足。鉀肥施用量不足。地溫低

和銨態氮肥施用量過大也容易使黃瓜缺鉀。

防治方法 施足有機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鉀10~15千克作基肥,在結瓜盛期

每667平方米再追施5~10千克硫酸鉀。

黃瓜缺氮

症狀 缺氮初期,植株生長變慢,葉片呈淡綠色或黃綠色,葉脈變得更清晰。嚴重

缺氮時葉片上葉脈凸起,果實變小畸形。

病因 栽培土壤砂性強,質地粗糙,容易缺氮。因下雨或大量澆水,土壤中的氮元素

以硝酸根形態流失。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使氮以銨態氮的形式揮發。此外,氮肥施用不

足、不及時或施用不均勻,秸稈肥施用過多(消耗大量的氮素)、灌水量過大等,都能造成

缺氮。

防治方法 露地栽培時要增施有機肥。覆蓋地膜,防止氮肥流失。發生缺氮現象要

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此外,可向葉面噴施0.2%~0.3%的尿素溶液,以此作爲應急措施。

黃瓜缺肥

主要症狀 黃瓜葉片葉緣褪色,變爲淡綠色,而後變爲黃白色,與健康部分葉肉的分

界不明顯。同時,伴有卷鬚下垂、捲曲,化瓜,生長緩慢等症狀。

(1)發病原因 施肥量不能滿足黃瓜生長發育的需要。

(2)防治方法 增施有機肥作底肥,在黃瓜栽培中,大量施用有機肥能使黃瓜表現出

良好的豐產性。及時追肥,作爲臨時的應急措施,可葉面噴施0.2%的尿素溶液,或0.3~0.5

%磷酸二氫鉀溶液。注意,尿素質量差或濃度高時易產生肥害。

黃瓜磷過剩

主要症狀 葉脈間的葉肉上出現白色小斑點,病健部分界明顯,外觀上與某些細菌性

病害類似。

(1)發病原因 這是由於過量施用磷肥所至。磷素過多能增強作物的呼吸作用,消耗

大量碳水化合物,葉肥厚而密集,系統殖器官過早發育,莖葉生長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

由於水溶性磷酸鹽可與土壤中鋅、鐵、鎂等營養元素生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上述元素

的有效性。因此,因磷素過多而引起的病症,除上述症狀外,有時會以缺鋅、缺鐵、缺鎂等

的失綠症表現出來。

(2)防治方法 防治磷過剩的方法較簡單,減少磷肥施用量即可。注意科學施用磷肥,

在減少磷肥施入量的同時,提高肥效。土壤如爲酸性,磷呈不溶性,雖然土中有磷的存在也

不能吸收,因此適度改良土壤酸度,可提高肥效。施用堆廄肥,磷不會直接與土壤接觸,可

減少被鐵或鋁所結合,對根的健全發育及磷的吸收很有幫助。

黃瓜肥害

症狀 施肥過量,造成輕度肥害時,黃瓜葉片濃綠、變厚、皺縮。再嚴重一點,則

在葉片的大葉脈之間出現不規則條斑,黃綠色或淡黃色,組織不壞死。更嚴重時,葉片邊緣

受到隨“吐水”析出的鹽分爲害,出現不規則黃化斑,並會造成部分葉肉組織壞死。肥害較

輕時對產量影響較小,但卻是施肥過量的一個信號。對肥害症狀要正確識別,不要因誤診爲

其他病害而採取錯誤行動。

病因 肥害主要是由於在溫室內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硝態氮肥造成的。

防治方法

①科學施肥 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對溫室栽培的黃瓜來講,有機肥對黃

瓜的增產作用很明顯,並能提高土壤對化學肥料的緩衝能力,且不會造成土壤鹽漬化。

②澆水 發現症狀後,通過及時澆水、提高溫度等措施來促進生長,一般7~15天

後肥害會自行解除。

黃瓜蔓徒長

症狀 溫室黃瓜定植後,如遇連續晴朗天氣,溫度高,溼度大,此期若基肥不足,將

使瓜秧節間變長(超過8釐米),莖過粗(直徑超過0.8釐米),葉柄過長(超過11釐米),葉片過大(直徑超過14釐米),葉柄與莖夾角小於45度。葉莖淡黃,葉片過厚過肥,生長點凸出,卷鬚細長髮白,側枝長出早,營養生長過旺。雌花弱,子房小,果實和葉片大小不相稱,化瓜現象嚴重。易發病,生殖生長受抑制,幼瓜減少且不膨大,產瓜能力降低。這種現象即爲蔓徒長,又稱“秧蔓虛症”。

病因 黃瓜栽植過密,氮肥施得過多,水分足,溫室內溼度大,溫度高,特別是夜

溫高,晝夜溫差小,營養生長過旺。

防治方法

①合理密植 黃瓜生長勢較強,如栽植密度大,氮肥用量過多,就易引起瓜秧徒長。因此,溫室黃瓜應適當稀植,並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壯苗。採用大小行栽培,小行距不小於50釐米,大行距不小於100釐米,一般每667平方米栽3700~4000株即可。

②追肥 爲防止瓜秧徒長,追肥時間、數量應根據土壤肥力和基肥施入量來確定,一

般根瓜膨大之前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5~20千克,鉀肥10千克左右,以後追肥要本着 “少

喫多餐”的原則,每採收兩次可追1次肥,追肥後及時澆水。發生徒長後要施肥復壯,辦法

是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雞糞或豆餅1000 千克,磷、鉀肥各25千克,重施有機肥,補充

多元素營養,防止缺肥虛長。對缺少雌花的溫室,在上午8:00~10:00時釋放二氧化碳氣肥,

或在晚上燃燒麥草(連續燒3~4個晚上,注意安全),再噴50~150毫克/升的乙烯利增瓜。

③澆水“控兩頭,促中間” 結瓜期以前,農事操作應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溫爲主,

澆水要做到見溼見幹,結瓜期要及時澆水,一般每隔6~10天澆1次水,但要注意每次澆水

應在摘瓜前進行,這樣可預防徒長。頂瓜收完後控制澆水,促進新根發生,回頭瓜膨大時及

時澆水。發生徒長後則應停止澆水,“困秧促瓜”,待植株上的幼瓜膨大後再澆水,但以少澆

爲佳。

④加強通風,控制溫溼度 黃瓜緩苗後,根據室外溫度,適當放風,白天室內溫

度控制在22~25℃,夜間15~18℃。到根瓜採收後,白天室內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

13~15℃。溼度保持在60%~80%,防止棚內溫溼度過高,造成秧苗徒長。因高溫導致徒

長後,應將棚內夜溫由12℃以上逐步降至6℃~5℃,低溫煉秧5~6天,然後再恢復到12

℃左右,以此抑制徒長,同時,白天加大通風量,增加透光量,降低莖葉體內含水量。

⑤看秧綁蔓 瓜蔓長到30釐米左右開始綁蔓上架或用尼龍繩吊蔓,第一次先直立

着綁在架上,以後發現瓜蔓生長旺盛可左右彎曲綁架,彎曲度與綁鬆緊度視秧的長勢而定,

如瓜秧旺而結瓜少的彎曲度要大,且綁緊。

⑥看秧收瓜 根瓜對瓜秧有明顯影響,根瓜採收較晚時,會使黃瓜營養生長受到抑

制,植株生長緩慢。因此,對於徒長,瓜秧生長弱要早收根瓜,防止根瓜墜秧,儘快促秧生

長。

黃瓜短期低溫爲害

症狀 黃瓜遭受凍害和冷害統稱爲低溫傷害,主要發生在苗期,指溫度降低到黃瓜

能夠忍受的低溫界限以下造成黃瓜體內結冰,或雖末結冰,但已引起生理障礙使植株受傷或

枯死的現象。一般低溫傷害症狀是葉尖下垂,葉片失綠黃化,進而葉背面出現“水浸狀”充

水斑,大葉脈間葉肉枯死,直至整個葉片萎蔫枯死。植株受害後,症狀逐漸表現出來,死亡

也是逐漸出現的,也就是說,有時低溫已經過去了,但黃瓜葉片還在繼續幹枯,有的植株還

在陸續死亡,使有的種植者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常將這種現象誤診爲其他病害,這一點值

得注意。

病因 植株遭受低溫傷害一方面決定於低溫的程度,另一方面決定於植株的抗寒能

力。 在生產調查中經常發現,一些育苗管理經驗不足的菜農,一遇到陰雨、雪天,爲了苗

牀保溫,白天也不揭去覆蓋物,造成苗牀整天黑暗,幼苗照不到陽光,缺乏養分,抗寒力削

弱,易受低溫傷害。有的還由於怕幼苗受凍,不敢進行苗牀通風,造成牀內溫度較高。在黑

暗高溫的環境中,黃瓜幼苗沒有光合物質積累,呼吸作用較強,體內養分消耗大,抗寒力減

弱。在生產實際中還發現,凡陰雨、冷天期間,日夜覆蓋草簾的苗牀上,有很多幼苗被凍死,

凡白天揭開草簾透光和適當通風的苗牀,被凍死的幼苗反而很少,或根本不受凍。有人將幼

苗的這種死亡方式稱爲“悶殺”。

幼苗受低溫傷害還與苗牀溼度、肥料等有關。例如溼度過大,氮肥偏多等促進徒長的

因素都會削弱幼苗的抗寒力,加重凍害程度。另外,移苗後幼苗在緩苗期前,抗性較弱,遇

到寒流低溫容易受害。所以移苗時適量澆水,緩苗後苗牀覆蓋嚴密,使牀內保持較高的溫度

和溼度,這些措施是爲了促進新根的發生,但在緩苗後澆水,施氮肥過多,以致幼苗生長過

快,組織柔嫩,這時遇到低溫,也容易發生凍害。所以嚴寒期間應適當控制水分、肥料,使

幼苗穩長,防止過快過嫩。

定植後的幼苗受低溫傷害,還與它是否經過低溫鍛鍊有關。在育苗過程中,經過低溫

鍛鍊的幼苗,適應低溫的能力提高,不容易受凍害。

低溫傷害在育苗的各個時期都會發生,但以定植前夕發生的可能性較大。定植前夕天

氣漸漸轉暖,正值煉苗期間,遇上突然來臨的寒流襲擊,稍疏忽,短時間會將幼苗全部凍壞,

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防治方法

①培育壯苗,注意煉苗 經過低溫鍛鍊的幼苗比較壯實,抗寒能力提高,能忍受短

時間0~1℃低溫,壯苗細胞液內糖分等有機物含量高,濃度高,能將冰點降低。幼苗的抗

寒力除因黃瓜品種不同外,主要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增強光照,控制溫度,加大晝夜溫差,

適當通風,以及合理施肥等,都能使幼苗的抗寒力增強。

②要注意天氣的變化 天氣預報寒流來臨或小毛毛雨後天氣轉晴,常會出現霜凍,

這時要注意防寒保溫。在育苗前期遭遇極寒冷天氣時,夜間要把草苫蓋嚴蓋厚。如果是陽畦

育苗,特別要注意苗牀的南側,兩端,往往凍害從這些地方發生。定植前,特別是去掉覆蓋

物準備定植的苗牀,或是覆蓋薄膜而夜晚不覆蓋草苫的苗牀,遇到0℃以下的寒流,受害最

重。所以一定要收聽天氣預報和預測天氣的變化。一旦有寒流可能發生時,應備好覆蓋物,

加蓋保溫。夜間要有專人值班,觀察苗牀內外溫度變化,如有寒流溫度在0℃或0℃以下時,

應立即臨時加溫採取措施。

③)臨時加溫 利用火炕、電熱溫牀育苗,溫度突然降低時進行臨時加溫,保溫性能

較差的溫室可提前在溫室後牆內側建造火爐、火道,寒流來臨時進行明火加溫。目前,最簡

單的臨時加溫方法是在溫室內懸吊紅外燈,每盞燈200~250瓦,售價15元,每個溫室7~

10盞即可。

④加強對凍苗的管理 黃瓜幼苗受凍後,第二天上午不要把草苫全部撤開,應適當

遮蔭,使苗牀內溫度緩慢上升,使受凍幼苗冰晶緩慢溶化,這樣細胞間隙的水分不至於被擠

出,細胞可緩慢復甦。吸水、膨脹、復原。如凍害已造成黃瓜苗生長點死亡,可將“龍頭”

摘除,4~5天后,新“龍頭”便可萌發。

⑤適期定植 露地春黃瓜定植期應安排在終霜以後,選冷尾暖頭天氣定植。溫室黃

瓜定植期根據不同溫室的保溫性能而定,不能不顧溫室的保溫能力,爲提早上市,盲目地將

定植期任意提前。由於定植後不便保溫,一旦遇到寒流,就會使幼苗受到傷害,甚至導致部

分幼苗死亡。曾有農戶爲提早上市,在同一個溫室內,將定植期比往年提早7天,結果導致

1/3~1/2的幼苗被凍死。

黃瓜雌花過多

(1)主要症狀 一種情況是,溫室冬茬或冬春茬黃瓜,或大棚春茬黃瓜,在定植

後不久,黃瓜植株由下而上,每節均出現大量雌花,密生在一起,少則4~5朵,多則7~

10朵甚至更多。另一種情況是溫室秋冬茬黃瓜生長前期,植株下部雌花很少,蔬菜種植者

爲增加雌花數量噴施乙烯利,致使上部各節出現大量雌花。雌花過多且同時發育,會相互競

爭養分,雖然雌花多,但能坐住的瓜反而更少。還有一種情況是對冬春茬黃瓜幼苗進行乙烯

利處理後,容易產生過量雌花。

(2)發病原因 冬春茬黃瓜育苗期間,正是低溫寡照的冬季,有利於雌花的形成,

對於節成性很強的品種,如長春密刺等,可不進行乙烯利處理,即使處理,濃度也應偏低,

否則會形成過量雌花,如果乙烯利處理濃度超過200毫克/升,還會出現既沒有雌花也沒有

雄花的極端現象。而在秋冬茬黃瓜育苗期間,正值高溫季節,不利於雌花形成,定植後瓜紐

少,此時用乙烯利處理,由於溫度偏高,藥效明顯,如果不相應降低濃度,往往形成過量雌

花,植株生長也會受到抑制。

(3)防治方法

①嚴格掌握乙烯利處理濃度 高溫季節進行黃瓜幼苗,乙烯利處理濃度一般爲50~

150毫克/升,最高不可高於200毫克/升。冬春茬栽培節成性強的品種時,幼苗會自然分化

出大量雌花,可不進行乙烯利處理。

②疏瓜與水肥管理 當黃瓜植株每節都有大量雌花時,通常要進行疏瓜,一般每節

選留1個瓜紐,水肥充足留2個,最多不超過3個,多餘者及早疏除。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當管理水平高,栽培經驗豐富的情況下,雌花過多也不

一定是壞事,有的種植者無論在早春還是秋冬季節栽培棚室黃瓜,每隔一段時間,都用矮豐

靈、增瓜靈等藥劑處理黃瓜植株,促其形成大量雌花,同時多澆水,多施肥,尤其多施有機

肥,使雌花座住,每節都能形成4~5個瓜,陸續採收,節節幼瓜。由於大量的瓜吸收了養

分,因而在大水大肥的條件下植株也不會旺長,也就是說,在增瓜藥劑的調節下,結瓜與水

肥管理相協調,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

③補救措施 對於秋冬茬黃瓜噴乙烯利後造成雌花過多現象,可通過噴赤黴素、增

加水肥供應量等措施加以緩解,但效果不很明顯,隨時間推移,乙烯利的效應會自然消除。

圖2.53.1 早春棚室栽培的節成性很好的黃瓜,由於乙烯利處理,可形成過量雌花,

但雌花之間營養競爭激烈,座住的瓜反而很少

圖2.53.2 剛定植的黃瓜幼苗,生長緩慢,生長點處聚集大量雌花,不要誤診爲花

打頂,隨植株伸展,症狀會自行消失

圖2.53.3 通過施用增瓜靈等藥劑和加強水肥管理,每節形成的大量雌花,除少量

疏除外,均可座瓜,陸續採收,但這需要經驗和技術。

注:本文由普創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整理與大樹雲農商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