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覈大國的三位一體核反擊力量中,潛行在數百米深海下的戰略核潛艇與陸上和空中核力量相比,無疑有着更強的生存能力與威懾力,早在30多年前,我國首型戰略核潛艇092便成功地進行了"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的試射工作。時至今日,在4月12日的海上閱兵中,全新的094A戰略導彈核潛艇驚鴻一瞥卻展露出全新的"龜背"造型,權威媒體《科技日報》更是發表文章,預示着更加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已經進入戰備值班。

  什麼是"龜背"?爲什麼單憑"龜背"的變化就能推斷出我國戰略核潛艇的相關狀態呢?由於潛射彈道導彈體積巨大,受限於核潛艇殼體直徑限制,導彈長度往往大於戰略核潛艇艇體直徑,因而會出現導彈發射裝置突出於艇體的現象,即"龜背",由於早期潛艇艇體加工技術不過關,我國戰略核潛艇艇體直徑難以滿足導彈需求,"龜背"現象尤其明顯。

  可以說,突出的"龜背"爲研究我國戰略核潛艇所使用的潛射彈道導彈提供了一個直觀的窗口,本次現身的094A型戰略核潛艇的"龜背"較之前經過了加高處理,可以確定,094A艇已經裝備了更加先進的"巨浪-3"潛射彈道導彈,"巨浪-3"的技術已經成熟。據悉,"巨浪-3"的射程高達10500公里,接近美俄先進潛射彈道導彈水平,這意味着094A型可以在更安全的地點實施戰略核打擊,無需像092型必須抵近敵方領土才能發揮作用,威懾力大大增強。

  "龜背"既是觀察我國潛射彈道導彈的好窗口,也是我國核潛艇發展的痛點,過於突出的"龜背"會增加潛艇的阻力,降低潛艇航速,對潛艇的噪音水平也有着不小的負面影響。西方國家由於導彈結構更加緊湊、艇體更大,所以"龜背"並不明顯,

  幸運的是,隨着軋鋼、鑄造技術的成熟,我國已經有能力爲新建的095、096型戰略核潛艇提供直徑更大的艇體,隨着"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小型化的推進,用不了多久,"龜背"就將成爲回憶。

相關文章